【理財健檢】5口之家28張保單費用高 專家教戰減額存退休金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Sharon(左)全家有28張保單,她與壽險顧問Patty(右)討論如何再刪減保單、省下保費。
Sharon(左)全家有28張保單,她與壽險顧問Patty(右)討論如何再刪減保單、省下保費。
經營美容工作室的闆娘Sharon是三寶媽,因過往長輩買下不少張人情保單,加上孩子出生後,又為了家庭保障加買保險,總計28張、年繳保費逾24萬元,負擔重、每月捉襟見肘,擔心存不到退休金。本刊邀請專家為Sharon做理財健診,調整保單後能年省約4萬元,加上重新安排投資部位,解決了困擾Sharon的財務問題。
「我們一家五口共有28張保單、年繳保費24.4萬元,雖無房貸壓力,但物價高漲下,每月都存不了錢,也不知退休金該如何準備。」今年43歲、在基隆經營「雪倫夫人親子美容工作室」的闆娘Sharon,手拿保單憂心地說。

保費吃重 年逾24萬

Sharon表示,先生是職業軍人,家庭年收入約150萬元,扣除家庭生活支出、孩子教育費、父母孝養金、全家保費後,每月所剩無幾。由於親戚有人從事保險工作,早年爸爸以她為要保人買了多張保單,保費都由爸爸繳,所以不清楚自己名下保單情況,直到2018年爸爸過世,才發現她有十多張保單。
「我看了一下保單內容,多半都是高保費、低保障的終身險種,例如終身壽險、終身醫療險等;之前有張保單住院日額1,000元、年繳保費超過2萬元,我立刻解約,但目前年繳保費總額還有20萬元左右。」Sharon表示。
隨著孩子陸續出生,Sharon加強全家醫療險及失能險保障。盤點手上的保單,夫妻倆現有失能險最高一次理賠200萬元、失能扶助金每月2萬至4萬元,住院日額至少5,000元。只是保障提高了,保費支出也多了3.6萬元。至於身故保障以早期買的終身壽險為主,夫妻倆額度不到300萬元。
提到資產狀況,Sharon表示,十多年前經長輩建議,用婚禮禮金買了數張聯發科及中華電信,多年來配發股利已零成本,近期AI議題帶動聯發科股價逾千元,考慮逢高賣出做退休金規劃。
20240327money003
↑10多年前在長輩建議下,Sharon買進數張聯發科,專家建議部分獲利了結。
Sharon的三個理財問題是:
一、現有的家庭保障足夠嗎?有可能降低保費嗎?
二、是否該趁聯發科股價高漲時賣出,轉作其他投資?
三、希望65歲退休時,每月至少有5萬元現金流,該如何規劃?
20240327money003
長期推動CASH行動的投資達人郭俊宏(圖)、獨立財務顧問張佳瑩,以及致理大學財金系兼任講師林於震,為Sharon提供家庭財務建議。
本刊諮詢獨立財務顧問張佳瑩、大型壽險公司退休、長期推動CASH行動的投資達人郭俊宏,以及致理大學財金系兼任講師林於震,三人共同為Sharon提供建議。

【保單調整】

高保費低保障終身險減額 補足夫妻倆壽險

林於震指出,Sharon陸續加買的保單,儘管單張保費可能不高,但累加後負擔相對沉重,目前年繳保費占家庭年收入23%,已呈現不健康比例,一般建議控制在10至15%。
20240327money003
長期推動CASH行動的投資達人郭俊宏、獨立財務顧問張佳瑩,以及致理大學財金系兼任講師林於震(圖),為Sharon提供家庭財務建議。
檢視壽險保障部分,因無房貸,只需計算小孩學費及生活費至18歲,若以每年學費10萬元、生活費12萬元,年需22萬元計算,Sharon三個小孩分別是11歲、9歲、6歲,三人共需616萬元,目前夫妻倆身故保障相加不到300萬元,明顯不足。
建議先將高保費、低保障的終身壽險減額繳清,不足部分以定期壽險彌補,「定期壽險能從基富通好好退休網站上自行投保,費用比直接向壽險公司買便宜。」林於震建議。
20240327money003
基富通網站買定期壽險,比其他通路便宜超過2,000元,民眾可多加利用。
以夫妻共同準備1,000萬元保額計算,太太投保5年期定期壽險、額度500萬元,基富通網站保費為5,750元,相較一般壽險通路8,000元,可省下2,250元。至於先生是軍人身分,推估軍保身故保額是100萬元,補足400萬元保額,年繳保費為9,280元。
接著檢視現有保單中支出較高的終身型失能險。張佳瑩指出,Sharon有3張失能照護險,2張終身型、1張定期型,3張年繳保費1.9萬元,可考慮解約終身型保單或調降保額。若將終身殘廢照顧險保額由100萬元調降為50萬元,解約另張只理賠全殘的終身型月失能給付金,僅保留定期型,最高保費能省下9,018元。
20240327money003
長期推動CASH行動的投資達人郭俊宏、獨立財務顧問張佳瑩(圖),以及致理大學財金系兼任講師林於震,為Sharon提供家庭財務建議。
整體調整後,家庭年繳保費將由原先的24.4萬元,降至20.1萬元,省下約4萬元保費。
20240327money003

【退休金規劃】

半數持股轉高股息ETF 息收再定期定額

郭俊宏表示,聯發科和中華電信過往殖利率約4%,但聯發科配息並不穩定,若持股成本為零,建議可先獲利了結50%部位,作為退休金規劃的一部分,中華電信同理。
20240327money003
專家建議Sharon賣出聯發科的獲利,部分轉進高股息ETF長期持有,作為退休準備。
「獲利了結、現金入袋的好處是,能轉換適合現在需求的投資標的,以緩解目前每月存不到錢、無足夠備用金的壓力。」郭俊宏建議投入年配息7%的台股ETF,再搭配一檔債券型ETF,選擇月配或季配型產品,以股債7比3的配置,讓家庭收入活起來。
台股ETF部分,可考慮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市值規模大,表現穩當,「只要算好殖利率7%以上時,再進場買進,相對安全。」郭俊宏表示。
退休金部分,郭俊宏指出,若目標是65歲退休,Sharon尚有22年能準備,期待退休後每月有5萬元現金流,以勞保最低投保薪資2萬7,470元計算,65歲後勞保老年年金能月領約1萬元,需再準備4萬元養老金。
如果以投入年配息7%的投資標的試算,到65歲時至少需有685萬元本金(4萬元×12個月÷7%),從現在起每月定期定額投入1.1萬元在平均年投報率7%的標的,經過22年累積,就可以達成累積685萬元本金的目標。倘若投資標的平均年投報率降為5%,每月需投入1.4萬元;若年投報率3%,每月則需投入約1.8萬元。
20240327money003
由於有22年可以累積,郭俊宏建議,不妨以產業型ETF為主,「像是大型科技股或醫療產業類型ETF就很適合,因為科技與醫療都是未來發展的亮點產業,且ETF已經做好分散風險,加上是定期定額投入,可將風險進一步降低。」
要注意的是,既然是長期定期定額,除非產業出現變化,否則不應該隨市場起舞、頻繁操作。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