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算力投資退燒殺價戰起 AI伺服器代工大咖獲利拉警報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AI算力投資降溫,廣達、鴻海、緯創以及技嘉等代工大咖嚴陣以待。
AI算力投資降溫,廣達、鴻海、緯創以及技嘉等代工大咖嚴陣以待。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海嘯,不僅讓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恐慌,過去2年撐起台灣科技業半邊天的AI概念股,也成為台股重災區。本刊調查,AI概念股除面對關稅不確定性外,還得面臨AI晶片輸中禁令,以及DeepSeek讓算力投資熱潮降溫等衝擊,包括鴻海、廣達、緯創、技嘉等大賺的AI伺服器代工大咖全嚴陣以待,「每家都以低價搶代工訂單,已讓AI伺服器變為殺價紅海,茅山道士(毛利3到4%)又將再度來臨。」一名科技大廠負責人憂心地說。
美中新一波貿易戰再起,AI晶片議題再度成為美中角力重心,4月中,AI晶片供應商之一、人稱「蘇媽」的超微(AMD)董事長蘇姿丰快閃訪台,面對媒體詢問川普對等關稅、晶片課稅議題,她毫無避諱地表示,「我們擁有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夥伴關係。相信可以與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共同應對任何供應鏈問題。」
20250428fin001
超微(AMD)董事長蘇姿丰(右)訪台,與供應鏈一起面對問題。(台大提供)

殺價搶訂單 變紅海市場

雖然,蘇姿丰來台力圖穩定AI供應鏈軍心,但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包括輝達(NVIDIA)的H20、超微(AMD)MI308等AI晶片出口,必須先取得許可。消息一出,不僅AI晶片龍頭輝達隨即認列高達55億美元(約新台幣1787億元)損失,包括鴻海、廣達、緯創、技嘉等大賺算力財的AI概念股全跟著倒地。「AI伺服器已從藍海市場轉變成紅海市場。」一位大型科技公司負責人憂心忡忡對本刊說。
20250428fin001
AI伺服器代工業,毛利率已經低於傳統伺服器。(翻攝自微軟官網)
本刊調查,美國總統川普一變再變的關稅新政,已讓全球經濟烏雲罩頂,如今,美國又加大AI晶片出口管制,再加上中國平價版AI模型DeepSeek橫空出世,包括微軟、亞馬遜等大咖雲端業者,紛紛檢視算力投資效益,讓外界對AI市場能否延續高成長充滿疑慮。像微軟宣布放棄歐洲和美國大型AI資料中心租約,就連中國雲端大咖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都跳出來警告,「AI投資重複或互相重疊,有出現泡沫風險。」
不僅大型算力客戶投資需求開始降溫,更慘的是,過去2年賺得缽盆滿滿的伺服器代工業務,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從電子五哥到主機板廠全殺進來,為拚訂單,大家殺價搶單,讓AI伺服器毛利率如溜滑梯般下跌,甚至比傳統伺服器還低。」代工廠高層憂慮地說。
20250428fin001
中國DeepSeek橫空出世,微軟、亞馬遜等雲端大咖重新檢視算力投資效益。(東方IC)

廣達受重擊 毛利率大降

一位資深科技業者觀察,過去10年來,廣達在AI市場默默耕耘、惦惦賺,後來鴻海、緯創、技嘉陸續加入分食,自從生成式AI—ChatGPT爆紅後,長期在AI伺服器缺席的仁寶、和碩與微星都殺進來搶大餅。
像是和碩日前在加州矽谷聖克拉拉新辦公室開幕,董事長童子賢就趁著參加輝達GTC大會前往替員工打氣,童子賢透露,會持續擴編AI團隊。
除和碩外,過去2年未被黃仁勳邀請聚餐的仁寶董事長陳瑞聰也急起直追,組建團隊爭訂單,市場傳出仁寶用高於1倍的薪資大舉挖角。「Ray(陳瑞聰)向來搶單都不手軟,AI伺服器利潤,在很短時間就殺到比傳統伺服器利潤更低,一點也不意外。」另一科技業高層說。
20250428fin001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最早開始在AI伺服器惦惦賺,高盛卻點名受到不確定性影響最大的就是廣達。
從需求面減緩,到AI硬體供應商搶單殺紅眼。外資高盛證券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二度下修全球AI伺服器出貨展望,甚至下調台灣AI五虎將,包括鴻海、廣達、緯創等代工廠,以及奇鋐、雙鴻二家散熱零件廠的目標價。
「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關稅政策變動,可能造成製造成本增加,代工廠需要時間分散生產基地,來應對關稅風險,雲端服務商(如微軟、亞馬遜和谷歌)近期紛紛重新評估擁有AI伺服器的成本。加上中國DeepSeek高效能的人工智慧模型出現後,也可能降低需求,今年和明年AI伺服器的出貨量,將調降38.7%和13.6%。」高盛直指AI供應鏈真的遇上大麻煩。
高盛更直接點名,台灣AI供應鏈受衝擊最大的廠商,就是由台灣首富林百里所領軍的廣達。一舉將廣達的目標價,從最高的371元,調降至293元,降幅高達21%。「其他包括鴻海、緯創,散熱雙雄奇鋐與雙鴻,目標價也分別調降7%到13%不等,代表投資圈也對AI硬體代工獲利疑慮重重。」外資圈人士觀察。

AI浪潮前 曾輝煌大賺

其實,在這一波AI大浪潮前,台灣硬體代工廠過去也曾有一段輝煌大賺的時期。像是2000年筆電需求快速成長時,廣達的毛利率就曾有二位數的水準。隨著筆電成長趨緩,加上競爭者眾,毛利率開始一路下探,2010年,筆電代工毛利率竟只剩下3到4%,加上業績看不到成長性,股價長期委靡不振,投資界因此戲稱電子五哥為「茅山道士(毛利3%到4%)」。
20250428fin001
美中兩強競逐AI,台灣擁有完整供應鏈,仍將是最大受益者。
過去10年,市場主流又從筆電轉向手機,訂單被鴻海、和碩兩強分食,廣達、緯創、英業達等筆電廠,紛紛轉進雲端伺服器代工,直到2022年底ChatGPT爆紅,吸引微軟、Google、臉書與特斯拉等科技大咖投入AI算力軍備競賽,不僅讓黃仁勳成了AI教父,更讓廣達、緯創、技嘉等合作夥伴醜小鴨變天鵝。

童子賢看好 刺激新應用

20250428fin001
和碩在矽谷新辦公室開幕,董事長童子賢趁著參加輝達GTC大會前往替員工打氣。(鏡新聞提供)
像廣達毛利率從4.27%攀升逾倍,到2024年第二季已提高到8.58%,緯創毛利率也從3.93%提高到9.29%,兩家公司去年獲利成長率都達5成以上,相當驚人。
AI算力需求反轉,加上競爭白熱化,已讓AI代工獲利前景拉警報,這次川普關稅海嘯來襲,台灣AI概念股幾乎都腰斬。「值得注意的是,過去2年喊水會結凍的黃仁勳,日前大秀輝達全新AI晶片,卻無法再激勵股價,因為,外界更擔心越來越嚴格的晶片管制措施,以及接下來川普逼台灣AI供應鏈赴美投資5千億美元對台商的衝擊。」業內人士搖著頭說。「像是OpenAI(ChatGPT開發者)都還沒有賺到錢,如果無法找到獲利模式,還要繼續砸大錢買,將讓供應鏈面臨非常大的財務負擔和風險。」
不過,童子賢仍看好AI長期需求,「就像網際網路一樣,當網路設備大幅降價後,就會刺激新應用,一旦找到殺手級應用,就會帶動硬體需求。」就算AI伺服器代工廠利潤開始壓縮,但美中兩強還會各顯神通持續競逐AI,未來普及仍指日可待,對擁有完整AI供應鏈的台灣來說,仍是最大受益者。
20250428fin001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