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許多企業家習慣把二代送往國際級企業見習,7年前,二25歲的郭守富被父親找回正崴,第一份工作就是安排到正崴發跡的線裝部門,從了解基層做起。
「那時接下第一個專案,就是解決線材問題,整整花了1年半,從改善流程,到說服客戶完成驗證,連父親都沒想到,我能有耐心解決。」正因這一個案子,讓郭守富首度獲得父親的讚許。
雖然頂著老闆兒子的光環,但郭守富也是從基層做起,一路上碰到釘子也不少。「一個25歲的人(指自己),要如何帶領一個資歷25年的員工?當然有很多問題啊。」他邊回想邊笑著說。
「25歲的我急於求成,總希望能快點有所表現。『耐心』是我回台灣學到的第一課。」經歷7年的磨練,他自認「現在的我,更重視組織規劃,會檢視進度確認團隊跟上腳步,才能進一步談目標。」
「我剛回正崴時,也提過現在看來都很荒謬的案子,但我爸還是讓我嘗試,與其讓我放不下而耽誤時間,還不如讓我去犯錯來累積經驗,學會『容錯』也是父親給我上的另外一課。」他感佩地回憶。
當AI成為企業顯學,許多製造業員工擔憂會被AI取代、被消失。現在又被父親指派為轉型AI的舵手,看起來仍有點「嫩」、說起話來還夾雜著英文詞彙的郭守富,難道不會被基層質疑「打高空」嗎?
面對可能的質疑,郭守富並不迴避,立刻對員工說:「Let's try !(就去試)。」像是員工要交的例行報告,甚至是簡報,可以先丟給AI去修改後,再提報給他。「讓員工實際去用,他們會發現AI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取代他們,還會省下更多時間,用在更有興趣的業務上。」郭守富的想法和做法都很直接,也希望員工能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