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家開講/交友創業16年後 他們因三高創下13億元年收 大研生醫董事長 張家銘

mm-logo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身兼尚凡國際創辦人的大研生醫董事長張家銘,創業初衷是希望親朋好友身體健康。短短幾年便成為保健食品業界黑馬,即將掛牌上市。
身兼尚凡國際創辦人的大研生醫董事長張家銘,創業初衷是希望親朋好友身體健康。短短幾年便成為保健食品業界黑馬,即將掛牌上市。
「你吃的魚油有幾%?」一句由陳美鳳在廣告中丟出的提問,讓大研生醫的高濃度魚油成為網路熱搜,也在短短幾年就攻上市占第一。
大研生醫是尚凡國際跨足保健食品的全新戰場。2002年,23歲的張家銘與高中同學以交友平台「愛情公寓」「iPair」闖出名號;16年後,幾個事業有成卻「三高」纏身的科技新貴,因找不到理想魚油,決定跨行再創業。不同於當年衝IPO追求大膽擴張,大研生醫目標簡單—讓親友健康、不虧錢即可。沒想到佛系起步,卻憑藉品質、明星代言與行銷奏效,在疫情期間逆勢爆紅,去年營收13.6億元超越科技本業。張家銘笑說:「年輕追速度,現在心境不同,無欲更剛。」
20250901bus001 (1)_2025-09-01.jpg
藥局貨架上的保健食品種類百百款,疫情之後,健康焦慮更讓「預防」成了日常,據經濟部統計處估算,2023年保健食品的整體經濟規模已突破新台幣1700億元。保健食品市場百家爭鳴,2018年才成立的大研生醫,無疑是其中黑馬,代表作高濃度魚油更是四大電商平台銷售冠軍。但大研生醫創立之初,無關嗅到龐大的市場規模,也沒有設立成長目標,董事長張家銘笑說:「創這個業,純粹因為個人需求。」

嚴格把關 效用親測試

走進會議室的張家銘,看起來跟一般保健食品企業老闆不太一樣,182的他,腰圍略為中廣,被同仁爆料愛喝可樂,「我現在正在試我們的減肥產品,如果3個月後你們看我肚子小了,表示有用。」他說話直白,笑聲爽朗。
「我們都是自己吃了有效才會推出來,就是神農嘗百草的概念。為什麼我們官網有30天無效退費,因為我們試過、很有信心。」他自己每天也會吃3到4種保健食品,記者問起沈玉琳緊急就醫,曾懷疑是保健食品吃太多傷肝?張家銘回應:「要看他是吃什麼品牌。」他說大研生醫品質把關非常嚴格,花在原料、產品逐批檢驗及國際安心標章等費用,至2024年底已超過3,800多萬元,「一般食品的檢驗,基本大約九項,申請小綠人的健康認證大約需要通過19項檢測,而我們的產品做了711項。」
創立才短短七年便成為一線品牌的大研生醫,是尚凡國際創新科技(以下稱尚凡)百分之百轉投資。「其實二個產業的核心都是解決人的需求,只是切入點不同;還有創業過程的心境不太一樣。」張家銘說。
20250901bus001 (4)_2025-09-01.jpg
張家銘(右2)大學一畢業便與師大附中同學創立尚凡國際,後左1為總經理林東慶。(大研生醫提供)
2002年,張家銘大學畢業後,與幾個師大附中時期的同學湊了100萬元創辦尚凡。「我們都是公務員家庭出身,家裡沒什麼資源。我的資金是投資股票賺的。」政大經濟系畢業的張家銘,大二就用壓歲錢練習投資股票,「大學畢業我存了60萬元,我爸再贊助我20萬元,另外3個同學更沒錢,全部家當弄出來只湊到20萬元。」4個社會新鮮人以少少資金,靠交友軟體「愛情公寓」「iPair」闖出名號,「當初創業並沒設限題材,我們幾個都年輕、有交友需求,才由此切入。我們總經理林東慶的另一半,還是在愛情公寓上找到的哩。」

三高問題 成創業契機

20出頭的年輕人創業,一開始就立下十年後要IPO的雄心壯志,「雖然晚了1年,2013年還是成功掛牌上櫃。」這段歷程中,張家銘歷經創投退出壓力、產品轉型挑戰及金融海嘯衝擊。「跟尚凡相比,創立大研生醫時沒有什麼戰略思維,只有一個小心願,就是自己健康,不要虧太多錢。」
20250901bus001 (4)_2025-09-01.jpg
創業初期只有5支產品,如今已有四十多款。張家銘(左2)說,他們的產品中有不少是為解決親朋好友的需求而推生。
回憶2018年,張家銘年近40,與幾個創業搭檔雖事業有成,但都有三高危機。「尚凡創立的第3年,愛情公寓到中國擴展版圖,林東慶和我一起到上海打拚,經常要跟廣告商應酬,上海人喝白酒是從喉嚨灌的,我們的身體也喝壞了。尤其林東慶,他膽固醇太高了。」他們上網Google,查到魚油能降膽固醇,「但林東慶吃了坊間某牌一陣子,膽固醇不降反升。後來認真研讀國際期刊才知道,魚油Omega-3脂肪酸濃度要達80%以上才能有效降低血脂。」市面上遍尋不到這種高濃度產品,輾轉靠代購買到美國一小眾品牌,「但是這家後來也倒了,可能因為賣太貴了。」沒得吃的他們,最後決定創業自己做。
20250901bus001 (1)_2025-09-01.jpg
張家銘自己每天吃3、4種保健食品,還親身試用旗下減肥新品,他說肚子變小才會開賣。
20250901bus001 (5)_2025-09-01.jpg

名人代言 醫師團背書

「找魚油的過程很曲折,我們找了國內許多大藥廠都不做這種規格,還有人說:『張董,你們是做交友的,不懂這個行業。你這個魚油給你的客戶吃,如果一個月身體就好了,後面怎麼賣?』」張家銘說,他們的想法其實很簡單,既然科學文獻證實80%濃度有效,就要堅持做到這個標準。「只要產品真的有效,消費者就會有感。」後來,大學本就念藥學的林東慶,從國際魚油協會找了300多家原料廠,一家家寫信詢問,最後才找到德國合作夥伴,這家德國廠也是輝瑞的魚油供應商。
「魚油是這樣的,我們order(下訂),德國廠才會開始做,然後整桶密封空運進口到台灣,最少就是要訂2桶、做1萬盒。」他笑說,第一年,平均月營業額約100萬元,但其中可能有20萬元都是公司同事在買。
20250901bus001 (2)_2025-09-01.jpg
陳美鳳一句廣告詞「你吃的魚油有幾%」,成功教育消費者要注意魚油濃度。大研生醫魚油在電商平台市占第一。(翻攝大研生醫臉書)
公司團隊並不以為意,「畢竟我們6年前的主力還是交友直播。我們也一直同步在我們的交友平台裡推組合產品。」創業第2年,產品口碑慢慢發酵,大研營收有成長,張家銘便請到陳美鳳代言。「我們看中美鳳姐溫柔且照顧家人的特質。她是先試吃了半年才答應代言。」陳美鳳一句廣告詞成為金句。此外,也有「麟洋配」代言葉黃素及瑪卡等產品,及龐大的醫師陣容背書,30天無效退費服務也建立了品牌信賴感。「我們一直都是營收大到可以增加廣告預算,才會加碼。但說真的,這幾年廣告預算其實差不多。」張家銘說,大研生醫一開始有初期利潤時,關鍵決策就是要把主要利潤投入在研發跟原料成本上。「代言人有加分,但核心還是品質。」
20250901bus001 (2)_2025-09-01.jpg
疫情最嚴峻時,大研生醫曾捐贈十多萬份保健品給醫護人員及確診者。(大研生醫提供)

推廣行銷 善用大數據

大研生醫雖然是佛系起步,成長卻很快,3年內就轉虧為盈,營收三級跳,「我們研發原料成本貴,毛利不高,但是整個量做起來了。」張家銘認為產品有感及行銷策略奏效外,善用母公司20多年的雲端數位營運經驗也是優勢。「會依大數據分析制定研發方向,也透過AI會員分析系統觀察消費行為,精準推送個人化產品推薦。」
20250901bus001 (3)_2025-09-01.jpg
相較尚凡國際如三溫暖的創業路,大研生醫算是相當溫和。張家銘是資深鄉民,在尚凡轉型、股價暴跌時曾開PTT鄉民法說會與投資人溝通。(大研生醫提供)
而真正爆紅,產品賣到不夠賣,是因為疫情。「那時候很多人在家看直播,我們直播那塊營收爆增。」後來疫情三級警戒,張家銘竟決定不賣了,他要捐贈給醫護人員及確診者。「我記得差不多有十幾萬人來領過,本是想拋磚引玉,結果沒有別家要跟著做…」他苦笑。
張家銘創業23年,一路走來,一直奉行與好同學、好夥伴們快樂經營事業的法則,能有底氣創立大研,他透露,有一貴人曾在他低潮時給他信心。「其實愛情公寓進軍上海的那幾年算是我的低潮,那時遇到2008年金融海嘯,我原想危機入市,趁便宜大買廣告,結果因董事會干預作罷。」張家銘回憶,他從上海鎩羽而歸,最失意時是他的偶像、遊戲橘子創辦人劉柏園幫他打氣,「其實我創業第一年就寫信給他了,他當時也不認識我,竟然回信了,並跟我們約見面。」後來雙方建立了友誼。「2008年我從上海回來,因為預算的事心情很差,我記得碰面時他只問我們股份是不是最大,我說是,他說了一句:『那你理其他人幹嘛!對公司好的事做就對了。』」
今年46歲的張家銘笑說,尚凡創業過程有如洗三溫暖,闖過一關又一關,如今他年紀、心境大不相同,經營大研生醫是無欲而剛,去年營收13.6億元已超越尚凡,並進軍日本、澳洲。「其實公司每次辦生日會,大家的其中一個願望一定是身體健康!」簡單4個字,就是張家銘最大的底氣。

後記 董仔愛看房

即使身為2家公司創辦人,張家銘依然能擠出時間從事許多休閒娛樂。他其中一項興趣是賞屋,「其實就是有空時到處去看房。」原來張家銘的投資理財,除了大學時就買的台積電外,主要就是房地產。董座開心玩樂之餘,也滿務實的。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