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6月底為止,台電累計虧損高達4,369億元,是台電財務上的最大問題,希望行政、立法機構能一起考慮,透過政府編列預算支持,填補4千多億元的財務黑洞。」上(8)月25日,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憂心忡忡地對媒體表示。
財經時事/採最有利標預算暴增65億 台電海底輸氣管線標案爆爭議

屋漏偏逢連夜雨,累計虧損逾4,300億元的台電,上週二(9日)發生高雄興達火力發電廠爆炸案,是否影響電力供應引發各界關注。除虧損、電力供應問題外,台電近期也爆出標案爭議,本刊接獲廠商陳情,指控台電去年底通過台中到通霄的海底輸氣管線標案,因採取最有利標,讓預算暴增65億元,導致要多付出21%的工程款,等於讓虧損雪上加霜、全民買單。但台電強調,採價格標也會有廠商倒閉風險,寧願用合理價格,讓工程如期完工。
據台電公布資料顯示,從2022年開始,台電每年都處於虧損狀態,至2024年累計虧損就超過4,200億元,負債比超過成,如果財務問題未能改善,將面臨破產窘境。
門檻過高 欠缺競爭機制

就在各界關注台電虧損是否因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甚至需要調漲電價挽救破產問題之際,近日卻有參與台電標案廠商向本刊投訴,去年底台電截標台中到苗栗通霄的海底輸氣管線標案,竟爆發把門檻資格訂得太高,導致參與競標業者有限,欠缺競爭機制,最後得標金額竟比預算足足高出65億元。
台電這項「台中到通霄海底輸氣管線工程」,是政府希望降低燃煤發電比例,將天然氣作為基載發電能源,除了在桃園觀塘興建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三接),為配合「通霄電廠二期更新改建計畫」而興建的2條36吋海底天然氣輸氣管線工程,旨在將台中港天然氣接收站的天然氣直接供應至通霄發電廠的燃氣機組,以確保發電用氣穩定,讓全台的天然氣供應系統更具韌性。

「這次台中到通宵的海底輸氣管線標案,存在許多不合理,一開始標案遭到歐洲供應商Boskails的影響與操控,導致門檻限制狹窄,投標業者不足導致標案4次流標,雖然台電放寬資格標準,讓更多業者參與,沒想到截標時,預算從304億元調高到369億元。」投訴業者不滿地說。
價差百億 轉嫁全民買單

這位業者更直言:「台電都虧成這樣,出門還要坐勞斯萊斯,這樣對嗎?為何要多花這麼多錢?照理說,工程金額如此龐大,理應開放多家廠商參與競標,由報價最低者得標,但前4次卻僅1、2家廠商參與,只能流標,最終預算爆增21%,明顯看出台電招標程序,與標案金額都受特定廠商干擾。」
該業者更以今年6月中油進行的「永安到台中的第二條海底輸氣管線工程」標案為例,「中油把資格標大幅開放,在多家業者參與競標後,不但一次就完成招標作業,四家參與的投標金額也比預算來得低,凸顯台電海底輸氣管標案的不合理。」業者搖著頭說。

投訴者坦言:「海底輸氣管線的工程,有很多廠商都符合投標資格,但是台灣在離岸風電與海事工程長期依賴歐洲技術與供應鏈,形成高度壟斷的賣方市場結構。這個結構不僅抑制競爭,也導致各類工程採購預算膨脹,政府需投入大量公帑。」他更不客氣說:「這次台電輸氣管案,如果與亞洲業者相比,採購價差可能接近百億元,卻選擇把財務壓力轉嫁全民買單,相當不可取。」
四度流標 反怨廠商不來

針對廠商指控台電海底輸氣管線標案,因有歐洲業者操控,導致4次流標的問題,台電核能火力工程處副處長顏宏益對本刊表示,流標的關鍵在於台電已20多年沒有招標這項工程,因此在公告標案以後,很多廠商都不知道,沒有前來投標,所以從第一次到第三次的招標,都流標了。
顏宏益進一步解釋,「第一次確實只有一家廠商來投標。但依《政府採購法》的規定,第一次公開招標如果只有一家廠商投標,原則上要流標,連標書都不能打開。所以第一次流標時,我們只能悶著頭去想為什麼只有一家來,其他廠商都沒來。」
至於,第二次招標為何還是廢標?「也是因為只有一家廠商來投標,不僅價格比預算高太多,業者也沒有放押標金,當時並沒有廠商反映台電訂的資格標準太嚴格,都是因為他們手上有別的工程在進行,才無法來投標。」他說。
第三次招標時,台電已放寬廠商資格,也提高預算,等於重新招標開新的標書。「但還是只有兩家廠商投標,依照《政府採購法》須有三家廠商才具備有效競爭性的規定,所以第三次還是流標。第四次招標依舊只有兩家廠商參與投標,而且兩家的價格都比預算高,所以也廢標,到了第五次招標才成功。」顏宏益說明。
最有利標 推責給工程會

顏宏益坦承,「從2024年年初標到年尾,我們招標的過程相當辛苦。其實,中油的新輸氣管案在我們之後才招標,也是吸取了台電的經驗,招標才比較順利。」
顏宏益更舉上次中油2006年的標案為例,當時中油也流標多次,一樣很辛苦,「後來中油只好把管子分開採購,施工另行招標,等到兩個案子合併後卻發現,兩者加起來的費用,比原本一次採購的預算暴增了6、70億元,甚至被監察院彈劾。」

至於為何不採價格標,而是用最有利標?顏宏益說:「工程會(公共工程委員會)這幾年都主推最有利標,因為以往用價格標,找到一些程度很差的,做了兩天就倒了,問題更大,有的公司資格標雖然過了,但是承擔風險的韌性不夠,可能本來3年的工期最後需要5年、10年才完工,比如像桃園機捷,就做了10幾年、20年,成本暴增更多。所以工程會希望我們用合理的價錢選一個好的廠商如期完工,像我們現在蓋電廠,也都是用最有利標。」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