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相人間/人過中年不英雄 白米炸彈客楊儒門

mm-logo會員專區人物
遙望遠方,雖然老了、世故了,但楊儒門內心還是常為了農業而感到憤怒。
遙望遠方,雖然老了、世故了,但楊儒門內心還是常為了農業而感到憤怒。
6年前,因為常從台北天母跑到新北貢寮潛水,身邊的人罵楊儒門不務正業,他便於新北金山區做食農教育、農村體驗,推廣友善稻米契作,3年前更在金山買下一棟老屋,定居在這裡,看天色、巡田水,養雞養鴨種水果。
25歲時的他,桀驁不馴,對社會不公感到憤怒,為抗議國外稻米進口影響農民生計,製作炸彈擺放街頭,隔年自首入獄,後在社會輿論的同情下,獲得特赦,有了英雄光環。
當年那個憤怒的農業英雄已然中年,成了家,有2個女兒,社會百態、人情冷暖看過一輪,桀驁不再,回顧當年覺得:「社會對我太好。」對農業的理念,他仍是強硬分子,但做人處事,已然很世故了。
談到今年美國關稅談判,47歲的楊儒門憂心農業又成為談判籌碼,稻米若是被美國以零關稅傾銷,產業結構一旦破壞,幾乎不可能恢復。「你說美國米台灣人吃不習慣?不對。現在美國種的米,品種跟台灣是一樣的,而且說不定比台灣好吃,是台灣人去種的,叛徒都一定是自己人啦。」
20250915pol002
他幹譙了起來,「東南亞的茶進口來台灣,就是台灣人去種的,不然幹拎娘東南亞怎麼會種?中國人怎麼有辦法種?」他提起海地這個國家,因美國傾銷,水稻沒人種,後來糧食無法自給自足,又說起台灣白肉雞、蛋雞的種源現在被國外控制,「以前一隻小雞二、三塊,現在他媽的一隻四、五十塊,我們育種這部分被破壞了,種公種母都是進口。」

千萬不要以為你是白米炸彈客,人家就會跟你合作

那股談話中的憤怒感,讓人想到年輕時的他。2003年,有感於阿公與外公種田辛苦、社會不公,為抗議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放稻米進口影響農民生計,25歲的他陸續製作17顆無殺傷力的炸彈,多次放置街頭,炸彈裡頭混雜白米,貼上紙條「不要進口稻米,政府要照顧人民」,還投書媒體希望立委認養一萬名貧童,因此被稱為「白米炸彈客」。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9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