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05:28 臺北時間

鏡相人間/夏日幻夢 詐騙與融資公司橫行下的大學生

mm-logo
人物
去年夏天,貝貝被詐騙集團誘導向融資公司申貸,僅憑學生證,就負債33萬元。
去年夏天,貝貝被詐騙集團誘導向融資公司申貸,僅憑學生證,就負債33萬元。
爭議多年的融資公司浮貸亂象,今年9月將由金管會正式納管。相比外界期盼的專法,金管會僅以《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約束,納管業者40家。官員強調,融資公司問題在消費行為,無涉「雙卡風暴」系統性金融風險。
金融體系有其韌性,但在詐騙方興未艾,又與新興貸款緊密結合的今日,行政主管機關忽略新型犯罪與債務潛藏的社會危機,正慢性侵蝕世代的未來。
2023年本刊以「當他們一腳踩進債務流沙」系列專題,首次完整揭開車貸、商品貸與代辦亂象。這個夏天,我們追蹤2位大學生,她們好不容易進入高教體系,期待暑假打工、踏出校門,許她們一份幫助家裡、養活自己的收入,卻在詐騙集團與融資公司層層話術下,還沒起飛,就被債務拖垮。她們的故事,只是當今詐騙負債悲劇的一小角。
大賣場的打工是下午4點,貝貝(化名)和我們約好提早2個小時在附近的連鎖咖啡店見面。穿著簡單的家居服,她熟練地點了一杯最便宜的紅茶,聽到我們請客,才仔細地研究菜單,點了一份燻雞三明治。

暑假後驚覺 已背債33萬

21歲的貝貝,暑假結束便是大四生。今年,她早早在同學的介紹下,應徵大賣場的打工。一週3至4天,一天8小時,下工已是半夜,但2萬左右的月薪,讓她不必為生活費擔憂,也不必擔心被騙—去年,她因實習及未事先安排打工,暑期中才加入「號稱」全台最大打工兼職平台「小雞上工」的工作LINE群組,回頭身上已是33萬元的債務。
20250815pol001 (3)_2025-08-15.jpg
貝貝加入號稱「小雞上工」的LINE群組,其實是典型的打工詐騙。
警政署最新數字顯示,去年9月至12月,18至23歲是詐欺受害最密集的一群,24至29歲緊追在後;性別上,又以女性略多。長年和法律扶助基金會、卡債受害人自救會合作的李社工觀察,這些年輕人多半仍在學,父母常代為處理,但她在第一線確實發現,和舊型債務(經商失敗、擔保)相比,因詐騙、融資公司車貸、商品貸而向他們求助的年輕人增多。
廷芳(化名)是去年2月打電話給李社工的無助者之一,她的債務從大學畢業那個夏天開始滾動。
「2018年,《延禧攻略》6月播出爆紅,我以為自己能像主角一樣,一路往上爬。」29歲的她坐在速食店裡,有些今是昨非地說:「終於穿上學士袍、要出社會那天,我超開心。」
父母離異,廷芳自小和父親住在中部城市。父親做工,收入不高。她從15歲開始半工半讀,「一個月賺1萬多元,我拿2、3千元,其他就上繳。」她爭氣,高中拿獎學金,在校成績保送進了不錯的私立大學,只是一樣是沒日沒夜地打工,社團、夜衝、系學會、KTV,全與她無關,看到同學聚會、出國,她難免羨慕「人家怎麼可以這麼輕鬆。」她最大的娛樂就是到電影院,看一部漫威電影。
20250815pol001 (4)_2025-08-15.jpg
廷芳從15歲開始打工,看到同年齡的朋友出國遊玩,總是很羨慕。畢業後,她只是希望手頭寬裕一點,就陷入融資公司推銷的陷阱。
青春期,父親索錢情勒,父親的同居女友對她冷嘲熱諷,連她打工晚回來,洗衣機也不給用。憤怒的廷芳,一直期待畢業後早日獨立。怎料,她大學剛畢業,父親就因車太老舊,用她的名字在裕融全額貸款買了一台25萬元的中古車,她沒有反抗,「那時想,家離市區遠,有車方便。他也說很好聽,一起繳,但繳2、3個月後,就沒下文。」
廷芳大學念文科,畢業後先在餐飲業找全職,大學學貸有寬限期,一個月不到1萬元的車貸,尚能應付,直到父親車禍,急需醫藥費,開始變得拮据。剛好,一家融資公司打電話給她:「廷芳小姐,我們發現妳信用良好,很常還錢,要不要考慮轉來我們家,可以給妳更便宜的利率?」
廷芳說,不知道為什麼,融資公司總會聯繫她,問她有沒有資金需求?從小父親的理財方式就是這個月支用不夠,就向老闆預支或向親戚商借,度過再說。當父親要休養一段時間,她接到那些融資公司電話,也想手上多一筆錢,便同意了,「那時的想法是,反正我有在工作啊,慢慢還就好。」

支出接踵來 融資電話後腳至

然而,事情總是一直來:過年、買機車、租屋、各式醫藥費,融資公司的電話也是。漸漸的,她的借貸從裕融、裕富,一路延伸到中租、銀行和其他融資公司,「借到後面,其實沒有省視自己的能力。」問她當中最衝動、奢侈的花用,她沉甸甸吐出一個二千多元的有牌皮夾,以及3萬元換新電腦。
偏偏,當學貸開始扣款,加上每月要還款的融資金額,正職外還要兼3份工的她,又迎來致命一擊—感情詐騙。
15歲起打工,廷芳除大學少數好友、同事,生活只剩工作睡覺。27歲的夏天,她試著認識新朋友。對方是她在女同志交友平台ZOE認識的鄰家女孩,稱家管嚴,向她提議改用更隱密、雙方需付費的聊天軟題,她想也沒想就答應,「與其說嚮往戀愛,應該說,我有被溫暖打到。第一次有人這樣時時關心我。」
她曾以圖搜圖,確認網上沒有和對方相仿的照片,鬆一口氣。但2個月來,她聽不到對方聲音、見不到人,聊天軟體的收費方式也愈來愈荒謬,累積支出到20萬元時,她報警,「我怎麼會這麼蠢?這麼漂亮的女孩怎麼會喜歡我?」但她也沒人討論,還在探索自己性向的她,擔心不被接受。
負債、詐騙、失戀連番打擊,廷芳天天以淚洗面,憂鬱到沒辦法睡覺,但每個月要還款5、6萬元,不容一點閃失,她開始看精神科,吃安眠藥。去年2月,聽到有關債務協商與更生的Podcast,她抓住了浮木,「對方聽到我的狀況,說我連吃飯的錢都沒有,再努力賺錢,也還不完,很快幫我安排律師。」債務或許有解,廷芳鼓起勇氣聯繫媽媽,媽媽氣歸氣,也很快拿出積蓄十萬元,幫她還掉最難纏的融資公司那部分。
法院協商開始進行時,她終於向好友坦承,「他們不相信,我打這麼多工,怎麼還負債…」她有些哽咽:「他們說,我很勇敢,換作他們,可能沒有辦法面對。」
「其實打電話求助時,我已放棄自己,上法庭、走更生,意味我十年無法辦信用卡、出國,等我恢復自由身,已經40歲。」有些成熟了的廷芳說:「但比起當時的痛苦,我想,不能辦卡就不能辦卡,至少更生,有可能結束這一切,那時,我還40歲。」
曾經,夏天是廷芳最喜歡的季節,游泳是她最擅長的運動。畢業後,她為融資不斷增生的債務,每天行屍走肉般地打工。上個月,更生通過,外商新工作也有著落,她再一次來到泳池。炎炎7月天,她說,水溫有點冰,但是久違的放鬆。
相對於廷芳重生的篤定,升大四的貝貝,有些網傳「Z世代凝視」的特質,問答常分不清她是漠然或茫然,說話極慢,字句極少。我們好不容易,才拼湊出她為何在短短一個暑假,欠下33萬債務的故事。
家住北部的貝貝,父親是外籍移工,母親是台灣人,2人是工廠作業員,家裡經濟搆不上中產,尚能溫飽安居。爸媽工作忙碌,生活瑣事、升學煩惱,大多她一個人也能搞定,直到高三,某天她在家上線上課,媽媽突然衝進房間,要她陪跑一趟台北,「原來,我媽被詐騙了,負債上百萬,因為要去台北找律師,她是路癡,才告訴我。」內向的女孩一夜長大,媽媽向來情緒衝動,她要陪媽媽對外交涉,還要和爸爸溝通;快畢業了,她考上南部有名學校的教育科系,學費還能申請學貸,生活費她得靠自己。

一紙學生證 三家貸款即撥款

貝貝大一開始在補習班打工,也做過車貸電話業務。服務業需要速度和熱忱,她不擅長,打工機會受限。去年夏天,她因實習未能安排好打工,又擔心浪費暑假,當在臉書滑到號稱小雞上工的LINE群組,提供打工媒合,還有500元回饋金,便加入了。
20250815pol001 (1)_2025-08-15.jpg
貝貝的母親在她高三那年被詐騙,她沒想到自己在大二暑假也遇上打工詐騙。
起初貝貝進入群組,還疑心博弈是灰色產業,但暑假一天一天過去,沒找到打工的她愈來愈慌,索性提交個人資料申請;很快,她和另一位家庭主婦被帶到線上博弈房間,一位叫「熊瑞」的工作人員負責帶她。對方先給她們各3萬元的電子錢包,要求她們看期數下注,但不知怎麼,2人都下錯,對方要她們賠錢,家庭主婦大鬧,熊瑞安撫她們,稱只要再放6萬元,很快賺回,貝貝看家庭主婦接受,不疑有他,「我問,我是學生,沒那麼多錢怎麼辦?他就給我名片,讓我去申請貸款。」
貝貝事先交叉比對博弈公司的名稱,確定沒有詐騙相關討論,才聯繫業務,對方很快跟她約在高鐵站,一次帶她辦了三家融資公司的手機貸、學生貸,不用任何證明,只看學生證。貸款分批下來,實際借多少錢、利率為何,她不清楚,只知道5、6萬元到帳,她就匯到電子錢包。南部熱,等待的期間,熊瑞噓寒問暖,提醒她多喝水,承諾她們很快就能賺錢。這樣來回幾次,直到熊瑞又要她匯10萬元,「我想說你在跟我開玩笑嗎?」貝貝終於清醒、報案,她沒想到,自己竟跟媽媽一樣被詐騙還負債。
不只廷芳、貝貝,各國年輕人都面臨「詐騙」與「便捷貸款」結合的風險。在美國, 詐騙集團誘導年輕人申請學貸減免,或使用信用卡預借現金;在英國,詐騙集團利用社群媒體,誘導年輕人使用BNPL(先買後付) 購買不存在的商品;在台灣,處於灰色監管地帶的融資公司則扮演關鍵角色。而這些變現的管道,也就是讓被害人掏錢或背債的方式,恰反映各地金融環境與法規漏洞。
英國《BBC》曾採訪因使用BNPL而信用評分受損,甚至被催收公司騷擾的年輕人,質疑為何這類金融創新能長期處於監管灰色地帶?英國工黨議員Stella Creasy,長期推動加強對BNPL的監管,在國會辯論中,強調這些便捷信貸產品,正讓年輕人和財務脆弱者,在面對生活成本危機和詐騙時,承擔了不成比例的風險。
去年夏天的博弈、LINE打工群組、手機貸,像一場夢。這個夏天結束,貝貝的案件將進入法庭,而爭議的融資公司,在金管會表示量能有限下,也確定納管四十家。只是,當我們查起當初核予貝貝貸款的三家融資公司,三家都不在金管會納管的業者名單上。
更新時間|2025.08.23 05: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9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