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
大罷免潮即將邁入第三階段,第二階段達成率最高的是國民黨花蓮立委傅崐萁,對綠營已算是成功端出大罷免漂亮門面,接下來就看外溢效應能否擴散至其他各地。如果說花蓮傅崐萁象徵罷免面子,綠營最終的「裡子」其實是台北市。

目前台北市五席國民黨立委的罷免第二階段都已通過,第三階段的罷免投票等同已經展開。北市藍營五席堪稱網路上公認仇恨值最高的立委,對於綠營而言,也第三、四階段困難度最高的區域,能將目標推到多遠的進程,與整體國民黨接下來的布局與發展關係密切。
五席當中若以三席為勝負線,綠營若未成功翻轉,被視為儲君的台北市長蔣萬安地位將更加穩固、2026年地方選舉將順勢連動、「姊弟連線」的動能更強,將左右國民黨的領導走向與團結程度。對藍綠雙方而言,2026至2028的邊際效益的遞增或遞減,主要定錨在北市這一局。
前兩階段連署,靠綠營基層基本盤全數動員過關;第三階段罷免投票,需要同意票大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數達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四分之一以上,根據當前的藍營基層鬆散和意志力消風的程度上評估,要過三席勝負線機率很高。接著第四階段的補選,正式進入藍綠對決局面,一旦國民黨展開熱戰,以台北市政黨分布來看,面臨更多挑戰的反而是綠營。
台北市五席藍委,徐巧芯屬松山區、信義區、王鴻薇屬中山和北松山區、李彥秀第四選區內湖、南港、羅智強大安文山區、賴士葆選區以文山區為主,除了內湖南港選區有過民進黨籍前立委高嘉瑜擊敗過國民黨李彥秀之外,其餘選區綠營雖拿下不少議員席次,民進黨在總統選舉中也逐年有選票比例增長,但卻從未在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戰中勝出。
近期綠營打得最激烈的一次,就在目前王鴻薇和先前蔣萬安的選區,2020年人氣超高的吳怡農對戰蔣萬安,拿下45.40%得票率,創下民進黨在該區最佳成績,卻還是敗給蔣萬安51.44 %。2022年蔣萬安選上市長後的遺缺補選,吳怡農再度挑戰,選票雖有增長,但最終以5%的差距落敗,未能突破藍營優勢。該區可視為是綠營在北市罷免成功與否的指標性選區。
第三階段的罷免投票,若有綠營基本盤全數出籠,過關機率不小,然而,進到第四階段補選,正式邁入政黨激戰階段,藍營支持者也會被激出投票,在藍大於綠的北市,要穩當地有勝算,最大挑戰是必須讓先前對罷免冷漠的中間選民願意站在綠營這邊。對民進黨來說,人選會是接下來最頭痛的問題。
如補選投票在今年底進行,距離2026議員選舉只剩不到一年,落跑議題是之前綠營主動發起的攻勢,若議員想挑戰補選,勢必又得面臨是否先辭職的抉擇。人選若為菁英空降,跑基層時間不足,知名度能否戰勝組織,同時又讓中間選民認同,本身就是一種賭注。若選擇與他黨或無黨籍政治人物合作,綠營必須同時說服黨內有意者真心禮讓,選戰才有辦法順利打下去,不然屆時連黨內大咖站台都顯得尷尬。
第三階段開始後,還有兩大關鍵變數:八月底前台灣與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談判,以及九月的國民黨主席改選。
川普關稅90天寬限期將在八月到期,談判結果牽動民眾對賴政府整體信任度和滿意度,以及整體社會氛圍的轉變。一個月前、四月中《鏡新聞》民調問道對於賴政府應對美國調升對台關稅的措施是否滿意?當時有39.4%民眾表示滿意、46.0%民眾不滿意,當中非常不滿的佔比為25.3%,遠高於認為非常滿意的11%。雖在賴政府整體執政滿意度上,滿意度高於不滿意度,但同個機構在520公布的最新民調中,賴施政滿意度與四月份相比,滿意度下降4.6%,不滿意度卻上升了4.4%,五月份44.7%滿意、42.2%不滿意。
五月份民調沒有針對關稅部分詢問,但在接下來八月前後、川普的90天期限一到,關稅的談判結果立刻牽動股匯市和經濟,也將影響民眾對於執政黨的信心,直接連動第三至第四階段的罷免投票意願。
另一份《震傳媒》五月最新民調,對於罷免國民黨立委會去投「反對罷免」的比例,較前兩個月都逐漸增加趨勢,四月份24.5%、五月份上升至29.6%。表態會去投「贊成罷免」藍委的比例,從四月的33.3%下降至31%。綜合推估,兩份民調看得出相同的趨勢,賴政府滿意度越低,罷免藍委的投票意願可能就越低。
另一個變數是九月份的國民黨主席改選。
大罷免開始至今,藍營內意見分歧,反朱勢力不滿朱立倫僅提公投和「罷賴」反制,導致黨內附和者偏少,520之後依然激不起火花,反倒寧願把心思花在力拱新任共主出線。九月份改選出新任黨魁後,當前歧異的路線有望趨於一致,除了藍營對補選的人選、提名的規則、選戰的策略上都會有所調整外,面對第四階段必須政黨對決時,藍營基層的動員能力,勢必都會比面對前三階段時還要用力,畢竟新任黨魁的首戰,將成為是否能夠順利一統國民黨至2028年的氣勢延續。
無論是罷團還是民進黨,第三階段開始更需及時調整戰略,在短時間內重新評估對手出招模式,尤其在國民黨新主席出線後,絕對是大罷免勝負的關鍵轉折點。而在前幾階段都保持口頭不沾鍋的民進黨,已經給中間選民一種政黨模糊印象,優點是強化在野黨失職作為、淡化連署時的政黨色彩,另一方面,進入第三階段與第四階段補選,有意人選即將陸續浮出檯面時,這種模糊印象對民進黨本身是否還會是加分項,應該是接下來戰略調整的首要考量。
更多FTNN新聞網報導
民進黨熱炒藍鐵板 花東連動將成2026主戰場
觀察/從戰天下到礦石稅 花蓮王傅崐萁「一人殺全黨」即將上演?
「罷免總統」,主席,你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