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0:30 臺北時間

羅世宏專欄/關稅戰的無聲受害者:小國與弱勢群體

mm-logo
時事
羅世宏專欄/關稅戰的無聲受害者:小國與弱勢群體
0:00/0:00

文/羅世宏

畢業於倫敦政經學院,立志不做大官,也不做大事。平日最喜歡做的事是閱讀、思考和寫作。最大的缺點是「好為人師」。目前持續關注傳播政策、平台問責、中國傳媒、新聞業永續發展與數位轉型、和平新聞學(peace journalism)、氣候新聞學(climate journalism)及人工智慧(AI)等研究主題。

當美國前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再度宣告對主要貿易夥伴全面加徵關稅,舉世震驚。各國股市重挫、貨幣劇烈震盪,而全球南方小型經濟體與弱勢群體更是長期處於不平等體系下的脆弱結構。當主流媒體關注的是「川普將如何重塑全球貿易地圖」,被忽視的,正是散布於各地的數以百萬計基層勞工與邊緣族群。

東南亞:製造業勞工的生計危機

以柬埔寨為例,該國服裝與成衣製造業約佔其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近年成為美國平價成衣的主要供應來源。川普政府對柬商品加徵49%的關稅,使這些出口廠商幾乎喪失的競爭力。大批以女性為主的低薪勞工恐面臨停工、減薪甚至永久失業的命運。這些勞工多數缺乏社會保險與轉業訓練,生活彈性空間極低,對她們而言,一紙關稅命令即是剝奪其生存權的宣告。

類似狀況也發生於越南。川普加徵46%關稅,直接衝擊該國電子組裝與家具出口。根據《衛報》報導,這不僅影響企業營運與就業市場,更可能推動越南加速向中國靠攏,重塑地區地緣經濟關係。在這場「全球供應鏈斷裂潮」下,區域少數族群、遷移勞工與非正式就業者正首當其衝地承擔調整成本。

加勒比海地區:農漁業者的困境

加勒比海地區經濟向來高度依賴對美出口的農漁產品。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貝多等小島國經濟體,原本就受氣候變遷與基礎建設落後所困,川普政府祭出10%到38%的關稅後,當地香蕉、糖、冷凍魚與蘭花等出口品項損失市場,加劇其財政赤字與貿易逆差。

巴貝多總理Mia Mottley呼籲美國不要遺棄與其長年合作的友邦,而應考量這些政策對勞動階級與農村婦女的打擊。她特別強調,若進一步削弱這些國家的經濟韌性,只會造成社會動盪與難民潮。

非洲:債務國家的致命斷層

《衛報》引述國際開發機構警告,像賴索托、馬拉威、馬達加斯加等非洲小國,其經濟極度依賴對美出口之製鞋、紡織、農業初級品等商品,若面臨30%以上的關稅,國家將失去主要外匯來源,並可能引發新一波債務違約潮。這些國家早已債務纏身,高關稅猶如最後一擊,使其原已脆弱的公共醫療、教育、糧食補助制度進一步崩解。

在馬達加斯加南部,許多兒童仰賴出口導向農場所提供的校餐與基礎照護。一旦這些農場倒閉,對於少數族裔與遊牧族群而言,不僅意味著經濟破產,更可能掀起族群間的土地衝突與社會緊張。

在這些國際案例中,我們看到關稅戰爭的「看不見的戰場」其實深埋在基層社會與非主流媒體視野之外。事實上,台灣自身也並非遠離這場風暴。川普政府宣布對台灣商品加徵32%關稅後,首波衝擊的將是中南部加工出口區的派遣勞工、臨時工與中高齡女性勞工。這些人與柬埔寨縫紉女工、非洲糖廠移工並無不同——同樣面對全球政治與貿易格局變動造成的苦果。

更新時間|2025.04.10 10: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