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璇/綜合報導】從陽光普照的海岸線到雲霧繚繞的山巒,《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英文數位版今天刊文介紹台灣5處秘境,包括坪林、小琉球、都蘭、屏東、阿里山。報導指稱,許多旅客沉醉於台灣熱鬧的夜市與香甜的珍珠奶茶,但台灣不僅是美食天堂,更擁有令人驚嘆的生物多樣性。超過一半土地被森林覆蓋,從亞熱帶雨林延伸至雪松林,這5處秘境展現台灣野性魅力,可見壯麗自然景觀與深厚文化傳統緊密相連。
以下盤點文中指出5個展現台灣自然風貌的隱藏寶地:
一、 新北市坪林區:
文中寫道,距離台北市區僅一小時車程的坪林,是一座以茶葉聞名的山城。位於翡翠水庫上游,該水庫為大台北地區六百多萬人主要的飲用水來源。為了保護水源地,政府自1980年代起實施嚴格的環境保護法規,限制大型建設和工業發展,成功地保存了台灣最原始的鄉村景觀之一。「坪林有非常豐富的樹蕨,」國立台灣博物館研究助理方慧詩表示,「這些是自恐龍時代以來就存在的古老植物,時間非常久遠,在坪林隨處可見。」
梯田沿著山坡綿延,種植著用來製作包種茶的茶樹,這種輕度發酵的烏龍茶以瓜果般的甜味而聞名。全年都有鳥類在此棲息,五色鳥、鳳頭蒼鷹與燕子在林間飛翔,會在當地人屋簷下築巢。當地的坪林茶業博物館提供茶葉種植、製作和沖泡的完整介紹,附近的老街上則有許多茶館,遊客可以品嚐當季新茶,體驗在地茶農的熱情款待。


二、屏東縣小琉球:
文中指出,位於台灣西南海岸的小琉球,是一座被綠蠵龜與閃耀潮池環繞的珊瑚島。距離東港僅25分鐘渡輪航程。由於免受其他南部地區強勁洋流的影響,水下能見度約40到65英尺(約12到20公尺)。生態豐富,有藍點魟、海鰻、獅子魚穿梭海中,,是潛水愛好者的天堂,5至9月為最佳潛季,海水清澈平靜,適合各種水上活動。
島上的地形多變,騎乘機車可輕鬆探索島上的火山地形,潛水者則可搭船前往如「破沈船」等離岸潛點,在那裡可以探索一艘小型貨船的殘骸及其周圍閃閃發光的珊瑚礁。


三、台東縣都蘭村
文中提到,都蘭擁有台灣最棒的衝浪地點之一,也是台灣原住民族阿美族的家園,阿美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族群,與海洋有深厚連結。海水退潮時,阿美族婦女會涉水走進淺灘採集貝類,村落的步道穿過野芋田與可食野菜的叢林,這些都是從森林邊緣採集後,融入日常餐桌的食材。
如今的都蘭也是創意匯集地,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音樂人與外國移居者,因為這裡的風景與氛圍落腳此地。重新利用的都蘭糖廠曾代表台灣工業時代的遺跡,如今在週末充滿音樂會、職人工作室與快閃藝廊的活力。偶爾村莊也會舉辦「阿米斯音樂節」,這是場草根性的原住民族認同慶典,匯聚來自台灣各地與海外的藝術家。演出場地往往延伸至開闊的田野,一側是海洋,另一側是綠意盎然的山坡。若選對時間造訪,還能親眼見證傳統的「小米收穫祭」。


四、屏東縣
文中寫道,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為島嶼的穀倉,地屬陽光普照的熱帶氣候。遼闊的平原全年適合耕作,孕育出多種水果,從蓮霧、荔枝、鳳梨、芒果到香蕉。屏東的山區同樣豐富,充滿生物多樣性與歷史層疊的痕跡,包括原住民族與早期西方探險者曾行走過的古老山徑,這些山徑通往深山中用石板築成的原鄉聚落。
在屏東山上有機會遇見野豬、台灣獼猴或難得一見的大冠鷲。「雲豹或許已經消失,但靈魂仍然徘徊在這片森林中。」雲豹過去被原住民族視為聖獸,是守護山林的象徵。自1980年代以來,台灣雲豹便未再被目擊,但故事仍在流傳。無論是神話還是記憶,牠的身影仍縈繞在這片山林。
此外,屏東新來義部落為排灣族聚落,自遷村以來,居民重新投入傳統農耕,種植小米、紅藜、芋頭與月桃等作物。當地蔬果店不僅販售農產品,也舉辦工作坊講述農業知識。這些知識一度面臨失傳,透過食物、故事講述,延續了原住民的生活方式。


五、嘉義縣阿里山
文內指出,以日出美景與百年森林鐵路聞名的阿里山,有縱橫交錯的登山步道。遍布千年紅檜林、雲霧繚繞的山脊與春天盛開的野百合。是理解台灣林業與交通發展歷史的重要地點。
阿里山森林鐵路為窄軌鐵道,最初建於日治時期,用於運送深山中的紅檜原木。如今,這條鐵路依然沿著山壁曲折前行,穿越之字形與螺旋式軌道,連接各條登山步道、茶園與雲霧中的村落。這些已有百年歷史的列車,有些車廂內部以紅檜木修復裝飾,與其說是交通工具,不如說更像一台時光機。經歷多年風災與局部封閉後,關鍵路段近期已重新開通,這是台灣致力於修復歷史鐵道系統的一部分。

海拔超過2000公尺的阿里山,東向山脊使其成為觀賞日出的絕佳地點。在著名的祝山觀景台,清晨早起的旅人會聚集在此,等待太陽從雲海中升起,金光灑滿中央山脈。在天氣晴朗的早晨,台灣最高峰玉山的剪影也會清晰可見。
阿里山同時也是台灣高山烏龍茶的重要產地。當地茶農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坡上種植茶葉,涼爽多霧的氣候讓茶葉生長緩慢,香氣更為濃縮。白天溫暖、夜晚寒冷的劇烈溫差,使茶湯散發濃郁花香,而礦物質豐富的土壤則賦予茶湯純淨與深邃的口感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