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苗栗縣苑裡公有零售市場今天(20日)舉行「上樑暨動土典禮」,宣告「苗栗縣苑裡鎮苑裡公有零售市場拆除重建統包工程」及「苗栗縣歷史建築苑裡公有零售市場修復工程」邁入新階段。苑裡鎮長劉育育表示,市場重建分為「新建市場」與「歷史建築修復」,感謝各界幫忙與支持,歷史建築獲文化部6千多萬元補助修復,保留地方記憶,呈現新舊融合的特色。
其中「新建工程」於2023年底動工,目前進入上梁階段,預計今年10月完工,經費約2.6億元,由經濟部、苗栗縣政府與台電等單位共同支持。「歷史建築修復工程」總預算9780萬元,文化部、客委會各補助6300萬及2463萬元,鎮公所自籌約1成經費,預計明年5月完工。
劉育育強調,市場不僅是交易場所,更是地方文化與生活的核心,未來將成為苑裡新舊並存的觀光亮點,促進地方創生,吸引青年返鄉。
客家委員會主委古秀妃今天也特別到場參與典禮,她強調,這項工程不只是硬體重建與修復,更是文化傳承與地方再生的實踐。
苑裡公有零售市場,通稱苑裡市場,歷史可追溯至1909年,在1934年擴建;2018年9月14日清晨發生大火,燒毀部分市場建築及攤販,經文化資產調查和審議後,市場於2018年10月7日被列為暫定古蹟,2019年3月8日登錄為歷史建築,登錄範圍為據賣所建築本體、本館沿街現存牆體及別館山牆。



劉育育表示,苑裡市場承載著眾人一點一滴的努力與信念,是鎮民共同守護、一起重建的市場,「新建」部份與「歷(史)建(築)」部份,今天雙箭齊發,一區上樑祈福、一區動土開工,展示苑裡市場新舊並存,追求創新的同時,也不忘文化的根本。市場分為「新建」與「歷建」部份,保存歷史建築,一點也不妨礙市場攤商營業,反而可以創造更好的空間體驗,促進市場的買氣,展示小鎮的文化風貌。
此外,歷史建築修復後,仍將繼續作為市場使用,讓文化不只是展示,而是以「活的方式」在生活中延續。面對「歷史建築都燒到剩下一面牆了,到底要怎樣復原它的文化價值?還有修復價值嗎?」的評論,劉育育強調,不少文化資產在修復前,同樣面臨這樣的質疑,但只要有專業的考證、修復與重建,歷史不僅能被保留,價值也能充分體現,百年歷史的苑裡市場,即便曾經遭到祝融,也能浴火重生,風華更勝以往。
劉育育舉例,許多台灣人都很喜歡去的沖繩首里城,也曾在2019年遭遇大火,正殿、南北殿等9座建築物幾近燒毀。但日本人並不因此氣餒,反而投入大量預算、專業與精力,一磚一瓦地重建修復。如今,部分的首里城已重新開放,讓人們重新仰望過往的沖繩歷史,找到自己土地的根,也吸引許多觀光客來訪。「日本能,今天的台灣也能。」苑裡市場也能從火災走出來,成為更加堅實、美麗、有靈魂的所在。

古秀妃也表示,苑裡市場不僅是庶民經濟的聚落,更是族群文化交融的場域,未來新市場與歷史建築修復完工後,將提供民眾更安全、舒適且具在地特色的公共空間,持續見證苑裡人文風貌與生活記憶。
除了支持工程推動,古秀妃也肯定苑裡地方文化的多元融合。苗栗是客家大縣,苑裡整體人口以閩南人為主,當地客家人口僅占約26%,族群組成孕育出語言與文化交融的特色。苑裡的客家人,多能雙語甚至三語並行,不僅講客語,也通曉閩南語,展現高度的語言力與文化融合能力。

苗栗縣副縣長邱俐俐則表示,苑裡市場歷經火災重創,如今迎來上樑暨動土典禮,正式進入新階段。這座市場不僅承載地方歷史與文化,更是社區的重要聚集地,這次重建,不僅恢復交易機能,更期待成為地方發展的新動力。
邱俐俐指出,新市場預計10月完工,歷史建築修復則稍晚數月完工,將可延續市場的人潮與生活感,讓攤商與居民順利銜接市場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