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台北報導】「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用較醹(四縣腔:ka neuˇ,較濃稠)的客家話去書寫文學。」屢獲文學大獎的小說家甘耀明今(24)天透露,他創作的全新客語小說《我的藍鵲公主》(或稱《𠊎个阿鵲公主》)即將在明年初的台北國際書展問世。儘管甘耀明長期將客語、客家元素融入其創作,但他坦言,此次首度嘗試大篇幅的客語書寫,過程中遇到許多迷宮、甚至撞牆,光是前期準備,就花了不少時間在突破與適應。
甘耀明今天下午在台北市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的母語朗讀會,以「堵著客語的細聲(與客語邂逅的微聲)」為題演講。儘管今天受到鋒面影響,北台灣下著滂沱大雨,不過仍吸引數十位對客語、母語或文學有興趣的民眾到場聆聽,甚至有讀遍甘耀明所有著作的中國交換學生慕名而來。
身為苗栗獅潭客家人的甘耀明,從小在家講海豐客語(海陸腔),不過因為求學、工作,甘耀明也講四縣腔。他開玩笑說,現在講四縣比較多,海豐也被四縣影響,四縣、海豐講起來都有自己的風格,「回家跟阿婆講四縣,阿婆都會罵他『背祖(海陸腔:poi+ zuˊ)』」。

小說置入客語 擴張客家書寫邊界
「現在的客語以每年1%的速度消亡,也就是說,台灣的客語在40年後就不見了。」甘耀明引述客家委員會主委曾向他提過的客語現況,他指出,現在許多客語推廣活動,但語言的自然傳承仍面臨挑戰,例如現在長輩與孫輩之間都改以華語溝通,取代了原本客語的使用情境。
講座最大亮點,甘耀明搶先用客語朗讀了全新客語小說《我的藍鵲公主》的部分段落。這次的創作是緣起自客委會與鏡文學合作的「當代客語創作計畫」。該計畫除了邀請甘耀明,也邀請小說家李旺台、高翊峰,散文家吳鳴、張郅忻,詩人羅思容、張芳慈,以全客語創作詩詞、小說。
甘耀明回憶,早在客委會推動客語書寫之前,他便已在自己的「新鄉土小說」中融入客語元素,甚至買了客語老師徐兆泉的客語字典逐一翻找。他觀察,客語和臺灣台語(閩南語)有些相似之處,因此一開始他會在創作中選用台語、客語都相似的語句詞彙置入,甚至知名作家李昂還稱讚他「台語寫得很厲害」。
甘耀明笑說,他這招可能用過頭了,讓大家誤會是在寫台語,「但實際上它是完整的客家話。」他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擴張客語書寫的邊界。
儘管這次的創作並非甘耀明首度在書中融入客語或客家元素,但對於新書《我的藍鵲公主》有9成都是客語,甘耀明坦言,將少量客語融入大量華語的書寫相對容易,但「單純的客語創作」則困難許多,這麼高比例的客語對他是一個大挑戰。
11萬字篇幅 醞釀十年的長篇鉅作
甘耀明透露,原本計畫要求只需要8萬字篇幅、6成客語,但他認為必須要讓故事完整,且力求精確、專業,因此自己將篇幅提升到11萬字以及9成的客語比例,他看重的是「整個文學性的完整」,而語言是重要的拼圖。

《我的藍鵲公主》故事背景橫跨1970年至1989年,結束於天安門事件發生之時。小說講述一位聾啞少女在客庄成長的歷程。故事主述者是一位男孩,由男孩講述與他姑姑「阿惜公主」的故事。之所以取名阿惜公主,一方面「惜」字在客語中有可愛、「得人惜」(四縣腔:dedˋ nginˇ xiagˋ)的意思,也呼應書名的藍鵲的客語「長尾惜」(四縣腔:congˇ miˊ xiagˋ)、「山林惜」(四縣腔sanˊ naˇ xiagˋ)。
甘耀明在書中甚至虛構了「客家手語」,阿惜公主為了表達「炸洋芋片」,用手語比了「炸」、「洋」、「地瓜」、「錢(客語形容切片狀)」。在當年的「國語政策」下,身為聾啞人士的阿惜公主,就因為手語使用客語的「錢」來形容洋芋片,被同學檢舉而喪失模範生資格。
此外,小說中還充滿一些客語、客家文化意象。例如用印刷廠老闆贈送主角們「鉛字」,用「鉛」(四縣腔: ienˇ)的客語諧音,象徵緣分(四縣腔: ienˇ fun)、圓滿( ienˇ manˊ);甘耀明也用皮膚上的污垢「㿸」(四縣腔:man)來諧音「慢」,父親告誡孩子要洗掉「㿸」,否則上學會「變慢」。
甘耀明受訪時透露,《我的藍鵲公主》的故事構想其實已經醞釀長達十年,「這個故事就像鳥屎中的種子,漸漸發芽成一棵大榕樹。」他已多次在公開場合講述這個故事構想,完整講完故事甚至要花40分鐘之久,而這個故事架構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書寫客庄、歷史與文化,與客委會及鏡文學的計畫非常契合。
甘耀明:我就是一個講客家話的人
甘耀明坦言,儘管故事已經發想許久,但創作期程仍相當緊迫,且必須要用大量客語,他為了專心完成,去年下半年有三、四個月的工作都被他推掉,為的就是全力投入資料搜集、咀嚼消化,並琢磨小說細節。

「我本身就是一個講客家話的人,我的母語也是客家話。但未曾想過有一天會用如此濃稠的客家話來書寫文學。」甘耀明甘耀明特別記下創作完成的時間點,「《我的藍鵲公主》初稿已經在5月2日凌晨2點完成」。
甘耀明特別提到,客語的文法跟中文有很多不太一樣的地方,他坦言一開始創作會用華語思維再翻譯成客語,「客語創作的光譜非常大,可以非常華語,也可以非常客語,我自己在創作的時候,這兩個語言也在打架,甚至有時候會四不像。」
不過甘耀明最終發現,很多詞彙若不用客語角度思考,將會喪失客語的韻味與精確性,他用形容數量眾多的的「一千擔」(四縣腔: idˋ qienˊ damˊ)舉例,「如果不是客語,你不會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甘耀明也在書寫過程中,發現了更深層的意義,「沒有這個計畫,我可能不會大量書寫客語。我在書寫的過程中發現,我不單純只是完成一個計劃,而是發覺原來自己好像寫出了什麼不一樣的創作。」這是他完成小說後,回過頭發覺最有意思的地方。
此外,甘耀明也透露,他還有另一項小說創作計劃也預計在明年出版。他挑選了中國古典知名的文學家,包括杜甫、李煜、蘇軾等等,以現代小說重述這些文人的「歷史空隙」。他認為古典詩詞裡面有很多的疑問,是小說可以介入之處,「可以用我的小說腦解決我內心的疑問,也產生有創造性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