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2025客家合唱比賽吸引全國88支隊伍、近3000名參賽者,創下參與族群最豐富、整體年齡層最年輕化的一屆。客家委員會副主委邱星崴表示,今年的參賽者中6成是非客家族群,顯示推廣客家文化的工作早已不侷限於客家人,且今年學生組獲得第一名的隊伍,若能於2026年底前代表台灣赴國外參賽,將有機會獲得客委會最高30萬元的加碼補助。
「2025客家合唱比賽」昨日(25)於苗栗苗北藝文中心及實驗劇場落幕,頒獎典禮開場由「拉縴人男聲合唱團」以現代視角,重新詮釋客家經典作品,現場掌聲不絕於耳。活動亦邀請歷屆優秀隊伍共襄盛舉,共同見證客語音樂的傳承與創新。
最終合唱類各組分別由兒少組「苗栗縣建國國小合唱團」、青少組「新竹女中合唱團」、社會組「師友合唱團、樂線組「大湖愛樂合唱團」獲得第一名;傳統山歌類別由「全球客家聲韻歌劇團」獲得第一名;現代阿卡貝拉類則由社會組「請問芳名人聲樂團 InNaluwan Vocal Group」、學生組「台中少兒阿卡人聲樂團」榮獲第一名。

邱星崴出席頒獎典禮時說,無論是否是客家人,大家都能一起唱客家歌、推廣客家文化。如今,客家文化的展現早已不限於客家菜或客家電視,而是深入生活日常。此次賽事涵蓋傳統山歌合唱、一般合唱及現代阿卡貝拉等組別,呈現出客家文化與時俱進、包容多元的風貌,雖表現形式各異,背後傳承的核心仍是濃厚的客家精神。
邱星崴指出,客委會每年舉辦大型客家合唱比賽,透過表演與語言咬字訓練,讓更多人親身體會客語之美。即使不是客家人,也能從旋律中感受到客語的音律韻味。在傳統中,客家靠唱山歌來紓解身心,這也成為最能代表客家精神的藝術形式之一,如今不同族群都共同參與、分享其中樂趣。
客家委員會表示,今年一般合唱類兒少組與社會組的報名組數雙雙創下歷年新高。許多隊伍成員年齡層介於社會青年與新世代,顯示客家歌曲已逐漸在後生族群中扎根,透過合唱與創意編排,唱出語言的韻律與情感。
客委會表示,本屆賽事競爭激烈,無論在合音層次、語音掌握或舞台表現上,皆呈現高水準演出。除傳統山歌合唱、一般合唱與現代阿卡貝拉類外,今年首度吸引不少非客家文化重點區團隊報名參加,亦有教育創新團體與青年創作社團加入,以及不少來自原住民及臺灣閩南族群等背景的團體,形成跨族群、跨語言、跨文化交流的溫暖風景。
客家委員會也說,未來將持續打造青年參與的語言文化平台,讓客家合唱比賽不只是音樂競賽,更是跨代、跨族群的重要文化節點。透過歌聲,讓語言流動,讓文化生根。完整競賽成績將於「2025客家合唱比賽網站」及客家委員會官網同步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