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49歲的蘇女士罹患擴張型心肌病變,過去數年反覆住院使用強心劑,並已置入心室輔助器,經評估符合心臟移植資格,並於去(2024)年8月完成移植。手術過程中臺大醫院團隊採用全新灌流系統,成功完成具突破性的「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心臟全程持續跳動,免去缺血可能帶來的傷害,患者現在也已經順利康復出院。
心臟缺血過久影響預後 臺大醫院1新系統達成「零缺血」
心臟移植手術需先從捐贈者身上摘除心臟,再植入受贈者體內,而傳統心臟移植手術通常需在取出心臟後,將其放置於低溫保存液中,以減少代謝需求。臺大醫院心臟外科紀乃新醫師說明,這時心臟血流會先中斷,直到重新接上受贈者的血管再恢復灌流,這段時間也被稱為「缺血時間」。缺血會造成心肌細胞缺氧,導致心臟功能衰退,因此總缺血時間一般建議要小於4小時,時間過長則可能對預後造成影響。
為避免心臟在移植過程中發生停跳與缺血,臺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及機械輔助團隊設計出一套「移動式灌流系統」,透過持續灌流含氧血液,讓心臟全程保持跳動,達到完全消除缺血時間,提高心臟存活率與受贈者的術後恢復效果。此次心臟移植成果也已刊登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
無缺血移植減少心臟損傷 技術突破為全球提高經驗
紀乃新醫師指出,此次無缺血心臟移植做到了「全程灌流心肌」,可消除心肌缺血和心臟再灌流造成的傷害。心臟在整個移植過程中持續跳動,能夠減少因缺血導致的組織損傷,以此改善術後心臟功能與患者存活率。
臺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已成功運用此套灌流系統連續兩次完成移植手術,技術在可行性、安全性與有效性繁忙也獲得驗證。臺大醫院表示,這次的技術突破可為國際器官移植領域提供經驗,有助於推動技術創新,計劃未來將持續優化並提升器官維護系統,讓移植流程更順暢,就有更多患者能夠從中受益。
【延伸閱讀】
B、C型肝炎合併「代謝異常」要注意!台大研究:罹癌、死亡風險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9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