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持續延燒,不過外界預期川普政府並不想止於此,而是將關稅與貨幣掛鉤,形成貨幣戰。關稅後的下一步是涉及匯率與美債等更複雜的議題,同時外匯市場認為各國會以貨幣貶值的方式,來因應抵銷所增加的關稅,將造成美元更為強勢,在內外壓力夾擊下,升貶拉鋸的關稅戰正式開打。
近期美元兌新台幣匯率狂漲,5月2日狂飆超過1元,一度升值到30.815元。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直言:「到6月前台幣承受升值壓力,後續看到時候美債發行情況,如果到時候國際金融市場還是不穩,大家要綁緊安全帶。」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也認為,川普發起關稅戰後,下一個就是貨幣戰,「貨幣戰是有升有貶」,至於新台幣會升值到多少,「不是單純價位問題,而是分析模擬。」孫明德表示,美元兌新台幣匯率的歷史高點曾經有30、28、25元,對應升幅約10%、15%、25%,一個是近五年高點,一個是25年來的經典關卡,一個則是1985年後歷史最低點,「皆有可能發生」,實際升幅取決於美國壓力及亞洲各國貨幣走勢。
「最近會發現川普對關稅的態度似乎沒那麼強硬,關稅對他來說是一個工具,是要協調各國來配合他要的一個手段。」金融研訓院金融穩定中心主任陳鴻達說,川普認為美國龐大的貿易赤字讓美元過強,削弱美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美國政府債務的利息支出龐大,超過GDP的3%,甚至高於國防支出,已達不可持續的程度,必須解決,「可能透過要求各國貨幣對美元升值,來縮減貿易赤字。」
孫明德指出,目前亞洲呈現分化局面,例如日本、南韓、台灣、越南、泰國等與美國關係較近的國家貨幣可能升值,而與中國關聯較深的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則可能因人民幣貶值而跟隨貶值。不過他也孫明德強調,所謂「非美即中」的貨幣戰是政治想像,各國包括日、韓、東南亞、歐洲實際上都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甚至會打「中國牌」來制衡美國,反而台灣因政黨屬性與中國關係較遠,較無打「中國牌」的空間,與美國較親近,升息壓力較大。
台幣後續會如何走?殷乃平表示,台幣走向受到國際金融影響很大,「四月初美國股市狂跌,美債價跌、殖利率升,美元指數也從104跌到99.3。」再加上6月中美債到期,以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現況,「會遇到很多波折」,持有美債比例高的投資人或基金都開始減持或拋售,換成日幣和瑞士法郎。
而台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相對穩健,也會成為資金避險所在,「這一波台幣匯率跳升就是因為這樣。」殷乃平認為,匯率升值程度就要看6月美債發行帶來的衝擊,外界擔心沒處理好,美元的安全性不再,「這樣台幣會持續有升值壓力。」
殷乃平預測:「6月前台幣會持續升值,同時會觀察到國外資金回流,國際基金也會分散一部分風險到台灣。」台幣升值會對進出口帶來影響,「升多了會傷到經濟,但進來的外資會把台幣衝上去。」同時殷乃平呼籲台灣業者,到6月前要對匯率風險多一些準備。關稅戰只是開始,貨幣戰將全面引爆。
更多鏡報報導
關稅貨幣戰2/關稅談判台幣承壓 科技大廠老闆:升到1比25台廠倒一片
關稅貨幣戰3/再現80年代熱錢泡沫經濟?台經院孫明德:情況不同
川普關稅只是第一步 美元、美債改革恐造成市場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