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壽命越來越長,也越來越重視身體健康,許多人都很在意體重、BMI值、體脂率,不過現在有研究證明,身體的「這個數據」和死亡風險息息相關,更能決定你的健康和壽命,別再只注意胖瘦了,看看專業醫生怎麼說吧!
蕭捷健醫生在臉書粉絲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上提到,JAMA心臟雜誌研究:「最大攝氧量」每少一點,全因死亡風險就可能上升10至25%,更能決定你的健康和壽命。他呼籲:「別只關心體重或BMI了!」
蕭捷健說,最大攝氧量(VO2 max)就是身體「把氧氣變成動力」的最高極限。數字越高,跑步、爬樓梯都輕鬆;數字太低,連提菜籃都喘。
為什麼要這麼在乎這「引擎馬力」?它影響的關乎日常生活。當最大攝氧量降到臨界點(約 15-18 mL/kg/min),爬樓梯、提東西都可能氣喘吁吁,就像馬力不足的老爺車,油門踩到底還是跑不動,感覺「耗油又跑不動」,這常是失去獨立生活的開端。
蕭捷健解釋,就像車子會老舊,我們的引擎馬力也會隨年齡衰退。通常在 20 多歲達到巔峰後,最大攝氧量就會開始走下坡,平均每10年約下降10%。數據顯示,最大攝氧量每下降1MET(約3.5 mL/kg/min),整體死亡風險就增加10%到25%。
研究證實,「持續運動」能將最大攝氧量的衰退速度減半,甚至在任何年齡都能提升!這完全印證了用進廢退,定期保養引擎,它就能維持更久的巔峰狀態。但是,該怎麼做呢?蕭捷健建議以下4點:
1. 打底:每週2至3次3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如慢跑、游泳)。
2. 衝刺:穿插1至2次HIIT,讓心跳直上 85–95%HRmax。
3. 底盤:每週2次重量訓練,保護關節、提升有氧效率。
4. 新手:先從「超慢跑」或健走起步,建立習慣再加強度。
更多鏡報報導
好心酸!人妻照顧臥床婆婆3年「獲贈600萬」 小姑、大嫂誣賴她騙錢
婚後驚覺「老公是同性戀」還想生孩子 人妻不敢生:無助又焦慮
人妻懷孕後一變化「看到老公就想吐」 大票媽媽現身說法: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