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總統賴清德最愛的棒球為例,投手的表現,是決定球賽勝負的首要關鍵。執政這一年來,賴清德堅持自己的投球風格,罕見接受教練與捕手的配球策略,對球迷觀戰的情緒也觀望以待。國家元首的個人性格直接主導整體政府的施政風格,賴總統完整詮釋個人風格強烈的執政首年。
從1996年台灣第一次民選總統以來已近30年,總共有7場總統大選,李登輝贏了第一場,另一位國民黨籍的馬英九贏得2場,其他5場全都是民進黨勝出,產生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等三位總統。綠營這三位總統因出身背景、政治軌跡不同,個性迥異,陳水扁時而暴衝時而柔軟,蔡英文溫和堅定謀定後動,賴清德則是擇善固執好惡分明。
賴清德的執拗,黨內早已領教多年,很大部分是擇善固執。他認為對的就一定不會錯,即便被認為出手過重或沒有必要,他也要堅持到底,這樣的個性對他是加分也是減分。畢竟對外高度的把關與對內事務的拿捏,還是要保有彈性,也要適時跳出既有框架廣納諫言。
過去這一年,中國軍演常態化,川普發動貿易關稅戰,國際情勢劇烈變化,今年3月國安會議後,賴總統重申反滲透法堅持定位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直指五大國安及統戰威脅,提出十七項的因應策略。賴清德強硬的性格,剛好搭上民主韌性團結台灣的列車,再加上藍白立委的脫序離譜問政,平添大罷免的柴火。這也鋪陳出520執政週年的就職演說,不軟也不硬的兩岸論述基調,反映出賴卓體制有驚無險,關關難過關關過,捏著冷汗度過了這一年。
賴卓體制運作滿一年,屢傳質疑聲浪,時見綠營內部敢怒不敢言的氣氛。未來如果大罷免真的大成功,在各區立委補選時,民進黨可以贏到6席或以上,就可逆轉國會形勢,讓民進黨取得最小獲勝聯盟的多數執政,或許就可以思考進行內閣改組。一旦執政黨重回優勢地位,順勢讓戰鬥內閣轉變為協商內閣,也回歸理性論政的政黨政治運作。
之所以這樣說,原因來自於此刻距離2028年連任之役還有三年,部分藍白立委荒腔走板離譜問政導致氣勢嬴弱,讓賴總統有著拔劍四顧心茫茫的孤獨感。但這個執政黨團隊處於一種很微妙的政治情勢,明知必須藉此扭轉局勢,剛開始猶豫不決,審酌很久才開始啟動,卻已經想主導也主導不了,很多情況顯示民進黨已經變成公民團體的側翼,只能追逐著民意浪潮而躊躇前進。
向來動員力量充沛的民進黨,卻變成落後於民意步履緩慢的綠巨人。執政團隊必須更加敏銳面對民意的劇烈變化,重新省思布局,該檢討的人事就檢討,賴總統的執拗個性暫時收斂並沒有不好,可以學習阿扁衝突妥協的步驟安排,也看看蔡英文穩定執政的氣度。「看見未來」是賴清德當年競選大台南市長時曾喊出的口號,此刻,賴總統真的必須再讓台灣人「看見未來」。用內閣改組搭配大罷免浪潮,的確是可以思考的方向,畢竟新民意已經展現,賴總統必須也應該做出回應。
更多鏡報報導
陳嘉宏專欄:無能處理核廢 就沒資格用核電
陳嘉宏專欄:立法院沒那麼大 中選會應拒絕執行這兩項違憲公投案
陳嘉宏專欄:這樣的憲法法庭不知今夕是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