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 Smith/路透社前亞洲金融總編,南太平洋總編,南亞總編,北亞總編。退休後的台灣女婿
除非你這幾年是住在石頭底下,否則應該早已注意到,我們部分立法委員的素質正以驚人速度直線下滑,彷彿他們正在參加一場華麗絕倫的比爛競賽,誓言搶下墊底寶座。
作為一個英國人,我對這類政治精神病院的瘋狂日常早已見怪不怪。回想脫歐公投前後的荒唐歲月,英國政壇上演了接連數位短命首相的滑稽秀:從無能到說謊,從政績空白到直接衝垮經濟,理由千奇百怪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如今政局略有穩定,但那場鬧劇仍歷歷在目。
說到短命首相,不得不提特拉斯(Liz Truss),這位閃電般下台的首相僅執政44天,就因為災難性的經濟政策黯然辭職,留下滿地狼藉。這樣的政治劇碼,真讓人忍不住懷疑,這到底是國家治理還是高級黑色喜劇。
沒有主見的黨主席
我從路透社退休後,斷斷續續在台灣已經住了十年。不得不說這裡政治代表的素質,似乎一天比一天糟糕,讓人看得心驚膽跳。他們的荒謬發言並非為了提出合理的政治觀點,而是刻意激起民憤與怒氣。
這一切彷彿是抄襲自美國總統川普的劇本:無休止的荒謬與謊言。政治人物說謊目的在於愚弄選民,很明顯美國有不少人相信那些最荒謬的謊言。
而在台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似乎沒有自己的主見,重複他人的極端言論,不論是來自遙遠的美國或是台灣的共產鄰國。
朱立倫宣稱身兼總統與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對台灣反對黨所做的一切,與希特勒1939年所為如出一轍。當德國駐台辦事處對此荒誕言論提出抗議時,他拒絕道歉並表示:「德國如果真的記取納粹黨的教訓,須深刻反思納粹如何運用所謂的『合法程序』,逐步消滅異議政黨及所有反對力量。」
當其他駐台灣的外館紛紛表態支持德國的抗議時,朱立倫變本加厲,聲稱外國政府不應干涉台灣內政。
首先,這些外國辦事處並沒有干涉台灣內政,他們只是指出朱立倫所說的是無知、荒謬且錯誤的。身為主要政黨主席,他應該明白如果台海局勢惡化,台灣將需要盡可能多的朋友,侮辱他們絕非明智之舉。
納粹與大屠殺的歷史在德國學校是必修課題,多數學生在校期間至少會參訪一處集中營。我在政大開課的助教是來台灣讀碩士的德國學生,台灣政治人物要德國面對歷史反思,讓她萬分不以為然。而我的台灣妻子則說,戒嚴時期她在學校從未學到白色恐怖的歷史。
雖然現在台灣的課程已經納入白色恐怖,但你不禁要想,在戒嚴時期禁止這類教育的國民黨,當時的行為更像誰?至於納粹的崛起是許多因素交織的結果,只要稍有歷史常識就會知道與目前台灣的情勢根本無法類比。
首先是大蕭條,造成惡性通膨、龐大失業與廣泛貧困,德國人民絕望至極,納粹藉此煽動民意。其次是《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羞辱,激起強烈不平感,納粹進一步宣傳軍方是被政客、共產黨人與猶太人背叛的。
接著1919年成立的威瑪共和國體系薄弱、不穩,充斥著意識形態對立,納粹自我包裝為強而有力的團結力量。1917年俄國革命後,德國對共產主義充滿恐懼。最後,希特勒極具魅力,加上宣傳機器強大有效。因此1928年納粹僅得2.6%的選票,到1930年變成18.3%,到1932年更達37.3%,成為最大黨。
不在乎自己看起來有多愚蠢
要把納粹靠這些因素掌權的歷史與現在台灣的情況相比,簡直荒謬至極。朱立倫對納粹利用德國憲法制度的簡化評述雖有一部分正確,但若不是上述因素讓德國人大量轉而支持納粹,他們根本無法掌權。
所有的民主制度都有漏洞,以致政客得以透過巧妙或狡詐的手段操弄權力。就像國民黨阻撓憲法法庭新法官上任,導致其無法開庭裁決;又如國民黨曾將其他立委鎖在議場外,讓沒有討論的議案強行通過;還有引起全面罷免的大量刪除國家預算,在許多人眼中似乎根本不合理。

隨意拋出毫無根據的指控,例如類比納粹,就冀望民眾相信,這不是一個領導人該有的作為,但這在國民黨的紀錄上似乎有跡可循。是他們真的認為自己比全國其他人都聰明?還是覺得反正可以僥倖過關?又或是根本不在乎自己看起來有多愚蠢?
最糟的是如果這種策略有效且能掌權,那麼荒謬就能被正當化。朱立倫是台灣政壇的老一輩政治人物,我們不妨看看新生代是什麼樣的。
近期最能凸顯問題嚴重性的荒謬例子,莫過於基隆的國民黨立委林沛祥。他家境富裕態度高傲,日前竟自豪地宣稱自己和他的國會同事是社會的傑出人才,他那令人咋舌的自我膨脹,甚至讓他覺得必須強調在台灣2300萬人中,包括他自己在內的國會議員是最頂尖的百分之一菁英。
他才48歲,說實話把他放在政治的時間軸上,頂多也只是個「政治青少年」,真心建議應該有人把他拉到一旁悄悄告訴他:這絕對不是你想和選民產生連結的正確方式,更別說想藉此躲過罷免風波了。說到底,引爆劇增罷免連署的,不就是他那一身傲慢與自以為是?
不難想像,他曾任兩屆基隆市長的父親與多屆立委的母親,可能從小就灌輸他「你是天選之子」的念頭,讓他誤以為自己真是可笑又渺小的政治貴族圈裡的王子。他顯然犯了一個錯誤:他相信了。
或許就像那句老掉牙的話:都怪他爸媽。
這種等同於對選民說「我比你聰明一百倍」的發言,居然還以為不會惹怒人,這本身就夠資格入選政治蠢話排行榜。
我倒想請教一下,誰能提供一點證據,證明「有錢有關係就能擠進政壇」這件事,能代表這個人比較聰明?放眼望去,愚蠢政客幹下的蠢事多到數不完,我手邊的例子就不勝枚舉。
至於「頂尖百分之一」更是一派胡言,這是菁英主義最極端、最赤裸的表現。我誠心建議每一位基隆市民自問一個問題:你真的不如你的立委聰明嗎?但他顯然覺得自己比你聰明多了,他的邏輯是你只要乖乖聽他的,照他的話做就對了。
究竟是什麼讓人產生這種荒謬的政治愚蠢?也許是以川普為榜樣吧。川普曾多次自稱是「非常穩定的天才」(a very stable genius),說得多了好像連他自己都信了。如今這位基隆立委也走上這條自我催眠的道路,彷彿只要相信自己優秀,就能掩蓋現實中的一切荒腔走板。
林沛祥真的相信自己有那麼厲害
在政治貴族的平行宇宙中,充斥著這類政治神話。根據北韓媒體,偉大的領袖金正日第一次打保齡球便拿下滿分300分,他第一次打高爾夫球時,更是以五個「一桿進洞」、低於標準桿38桿的成績,輕鬆甩開川普。
竟然有人能把這種話當眾說出來,真是讓人難以置信。而林沛祥說出幾乎一樣的話,要不是盲目模仿川普,就是更糟:他居然真的相信自己有那麼厲害。
這類軍閥化行徑在個別立委以及國民黨內部似乎越來越常見,隨著黨產與權力在民進黨執政後被追回,國民黨更需要依靠裙帶關係與地方派系運作。
「國民黨的裙帶關係運作,過去是集權,現在則是分散的,」罷免王鴻薇行動的英語發言人楊超明表示。「那些財產本來就是非法取得的,現在都已經被政府追回。因為他們失去了這些資源,只能開始想辦法用其他方式取得。」
楊超明認為國民黨中央的控制力已經減弱,地方勢力一個個變得更強,而且他們很有可能也從中共取得資源。上週日他在基隆街頭加入宣傳罷免林沛祥的行列,領導罷免行動的正是對這種親中現象和權貴行徑感到不滿的群眾。
國民黨近年來的權力碎片化,讓像林沛祥還有「花蓮王」傅崐萁之類的地方勢力,開始言行如同在統治自己的小王國,全然為了自己的目的行事,無論目的是什麼,都與選民的利益愈發脫節。
隨著國民黨昔日龐大資源的消失,可以合理推測他們的資金開始從其他地方流入。去年傅崐萁率領十八位國民黨立委訪問中國,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和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背後究竟有何玄機,這種交流的性質是政治或是文化或是其他,相信讀者可以輕易判斷。
台灣是個民主國家,人民在上次選舉中把票投給了親中立場明確的國民黨與民眾黨,讓他們以些微差距掌控國會多數。沒錯,這是選民的選擇,不過部分反對黨立委那種傲慢又親中的姿態,也是台灣選民必須儘快正視的問題。
從過去一年半此兩黨立委在國會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顯然正在積極推動與中國靠攏。罷免國民黨立委的根本原因,除了政治權貴的傲慢,還有令人擔憂的親中趨勢,以及中國每天持續從空中與海上對台進行的軍事恫嚇。
或許這場罷免行動,正是台灣人民翻轉現況的起點。
作者簡介:Phil Smith 在路透社工作達三十四年,1997年從歐洲總部外派亞洲後就不再離開。曾任路透社亞洲金融總編,南太平洋總編,南亞總編,北亞總編。退休後的台灣女婿目前旅居八里左岸,對台灣民主充滿興趣,希望能夠提供旁觀者的看法。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更多鏡報報導
陳嘉宏專欄:最令人「髮指」的是像黃國昌這樣的政客
朱立倫納粹論:梅杜莎之筏
投書:當政治比喻變成政治審判?回應《朱立倫為何那麼讓人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