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月對中國商品重砲出擊,宣布累積課徵高達 145% 關稅,自 4 月 9 日後裝船的中國貨物將全面適用。隨著受對等關稅影響的第一批貨輪即將於下週抵達美國港口,市場也預期,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商品量將大幅銳減。
美國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 指出,受關稅影響,該港來自中國的貨運量預計將較去年同期大減 35%。《國家零售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預估,2025 年下半年美國整體進口量將年減至少20%,而中國進口額恐將重挫七到八成,報導中提到,這樣的規模若無法快速由其他國家補上,將可能導致商品價格飆升及供應鏈混亂。
據悉,中國上海港的貨輪目前已陷入空轉,貨運公司紛紛取消航班,改以小型船舶應對疲軟需求。物流業者 Flexport 執行長 Ryan Peterson 表示,許多貨輪「空等」在中國沿岸,期盼美中能重啟協商。
與此同時,美東的紐約與紐澤西港雖於三月一度成為全美最繁忙港口,因零售商急於在新關稅生效前搶運中國貨物,但四月起進口量已明顯下滑,取而代之的是來自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貨源。
美國進口依賴中國甚深,無論是服飾、鞋類、電子產品或玩具,大多數來自中國。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數據,該國從中國進口的鞋類數量為全球之冠。分析師指出,關稅衝擊將最終轉嫁至消費者,不只價格上漲,更將導致特定商品缺貨、選擇變少。
《CNN》引述洛杉磯港 Seroka 表示:「不是完全買不到,而是你想買的那款牛仔褲可能沒了,剩下的款式則漲價不少。」而 Flexport 的 Peterson 則更悲觀,認為若關稅政策持續數週,美國商家庫存耗盡後,「到了夏季,空櫃、缺貨情形將無可避免。」
物流吃緊也連帶波及就業,Seroka 坦言,儘管未見大規模裁員,但碼頭工人、卡車司機與倉儲人力的工時明顯減少。美國卡車運輸協會(ATA)呼籲政府盡速與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加拿大與墨西哥達成協議,避免貨運成本持續攀升與基層運輸業者倒閉風險。
報導中提到,儘管不少零售商早在疫情期間已嘗試將生產移往越南與其他亞洲國家,國家零售聯合會副總裁 Jonathan Gold 提醒,建立替代供應鏈需時數月甚至數年,難以短期內完全取代中國製造。
延伸閱讀:
張又俠兵封中南海? 習近平在黨內、軍中失勢 巡視上海竟然主動談「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