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3 15:06 臺北時間

跑步傷膝蓋?「它」才是禍首:害人換關節

mm-logo
時事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許多人害怕跑步傷膝蓋,認為久了會得「退化性關節炎」。(示意圖/Pixabay)

▲許多人害怕跑步傷膝蓋,認為久了會得「退化性關節炎」。(示意圖/Pixabay)

許多人害怕跑步傷膝蓋,擔心會罹患「退化性關節炎」,但醫師王思恒表示,一項超過8.9萬名跑者與走路者的大型研究,每週跑12公里的人,相較於不運動或運動量較少的人,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反而可降低15~18%,即使是跑馬拉松或跑速較快的族群,也不會有較高的風險。體重才是真正傷害膝蓋的關鍵因素。

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在其臉書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表示,美國一項超過8.9萬名跑者與走路者的大型研究發現,跑步不會增加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反而可降低發生率。研究團隊追蹤了超過7年,分析跑步、走路與其他運動對於「退化性關節炎」與「髖關節置換手術」的關聯,並進一步檢視體重(此部分採用BMI,身體質量指數)是否是影響關節風險的重要因素。

結果發現,相較於不運動或運動量較少者,每週約跑約12 公里的人,退化性關節炎風險下降約15~18%、需要置換髖關節的風險下降約35~50%。此外,即使是參加馬拉松或跑得比較快的族群,也未見其關節炎的風險增加。另外,同樣的運動量,用走路達成也有效果,但因為跑步比較容易達到這個門檻,所以保護力更普遍。

研究顯示,關節炎的風險與體重較有關,跑步除了本身的運動效益外,也有助於控制體重、預防中年發胖,間接保護關節。此外,跑步降低關節炎風險的效果,約5成來自於體重控制。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每週跑步達12公里,就足以產生保護關節的效果,「若不適合跑步,也可以透過中等以上強度的快走達成類似效果。 」

王思恒表示,他個人觀念傾向退化性關節炎不但來自老化或過度使用,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代謝疾病」,也就是,過多的脂肪造成體內低度慢性發炎,傷害軟骨細胞所造成的疾病。

他表示,跑步保護關節的好處,極有可能是源自體重控制以及降低體內發炎,也有理論認為,間歇性的壓力能維持軟骨細胞健康。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不是堅果就健康!醫示警:「這3種」害人發胖、糖尿病、一身病
名模「腦動靜脈畸形」逝!醫揭「奪命徵兆」:失神、頭痛也中
她認真就醫仍腎衰竭!醫嘆「2字」是元兇:害慘240萬腎友
大蒜防癌又抗癌!「最健康吃法」曝:不是生吃而已

更新時間|2025.04.13 15:3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