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15:53 臺北時間

骨折前預防!健保擴大骨鬆給付13萬人受惠

mm-logo
時事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2)表示,健保署3月1日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預估每年受惠13萬人。(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健保署長石崇良(左2)表示,健保署3月1日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預估每年受惠13萬人。(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骨鬆是長者健康隱憂。台灣人口高齡化進展快速,長者常見慢性病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外,骨質疏鬆症(骨鬆)已經成為第四大威脅。健保署長石崇良今(7)日表示,健保今年3月1日起擴大給付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4類對象,讓高風險者在沒有發生骨折前就先用藥預防,受惠約13萬人,健保每年新增支出約8.65億元。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與2023年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顯示,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每6人即有1人罹患骨鬆,其中女性占比達80%。女性每3人就有1人、男性每5人就有1人,餘生可能會罹患骨鬆並發生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骨折不只是疼痛,更可能帶來失能與生命威脅。髖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近20%2,3成患者將面臨永久性失能、8成無法獨居;此外,看似輕微的跌倒造成手腕骨折或上臂骨折,亦為骨鬆的重要發生指標。

有鑑於此,健保署自今年3月1日起擴大抗骨質疏鬆症藥品給付,首度將尚未骨折但具高風險族群納入保障對象,包括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標誌著我國從「骨折後治療」走向「骨折前預防」的新里程碑。

石崇良表示,骨鬆是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健康隱憂,跌倒就會嚴重骨折,甚至從此失能。台灣65歲以上長者人口已達19%,相信今年就會跨過超高齡社會的門檻,除了三高問題以外,骨鬆盛行率位居第4,每7個長者就有1個人有骨鬆問題,在學會建議之下,經專家開會討論,共擬會通過給付,讓骨鬆健保給付藥物擴大適用對象,健保將挹注新台幣8.65億元。

過去僅有骨鬆性骨折者才能使用健保給付,如今健保擴大給付範圍包含:

(1) 初級骨折預防:在未發生骨折,但骨密度 (BMD) T 值小於等於 -2.5 合併糖尿病使用胰島素、類風溼性關節炎或長期使用類固醇(>5mg/d) 超過3個月者。

(2) 次級骨折預防:擴大骨折給付範圍至遠端橈骨骨折(手腕骨折)和近端肱骨骨折(上臂骨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表示,骨密度在25歲左右達到高峰,40歲後逐年減少,特別是50歳以上停經後婦女或70歲以上男性,骨質流失更為嚴重,一旦發生骨折後增加死亡風險。

他說,骨鬆性骨折常見部位,包含(1) 手腕骨折,好發於五十多歲,常因跌倒時手撐地造成骨折。(2) 脊椎骨折,好發於六十多歲,常因彎腰、提物或滑倒著地時產生背痛,經診斷才發現脊椎已變扁變形為壓迫性骨折。 (3) 髖部骨折,常見於七十多歲,患者通常因跌倒造成的嚴重骨折。 (4) 上臂骨折,相對手腕骨折更加嚴重,多於跌倒時側身撞擊肩膀所致。

陳崇桓表示,此次健保放寬給付,助力骨鬆防治,民眾應更重視骨鬆。骨鬆高風險族群不分男女,包括:停經後婦女及五十歲以上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有骨折病史、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者等。出現駝背、變矮超過四公分、站立直視前方時後腦沒辦法貼到牆等也應注意,及早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骨密度篩檢、積極治療、預防骨折。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大雨轟9縣市、6地颳強風!母親節「更強鋒面報到」全台濕透 一週天氣曝
新聞幕後/疫情暴增8成!別輕忽新冠「夏季進高峰」病毒株差異一次看
小磨坊「黑胡椒粒」農藥超標!2萬公斤全退運
獨家/江泳錡心碎證實前夫驟逝 10字首發聲!噩耗震驚演藝圈

更新時間|2025.05.07 16: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