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麗嬰房財報顯示巨額虧損,經營前景面臨重大不確定性。(圖/翻攝自麗嬰房網站)
國內嬰幼用品品牌麗嬰房今發布重訊,自曝今年第1季財務報告,經簽證會計師後,顯示「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這家伴隨著許多台灣人長大的老字號品牌,近幾年卻遭遇發展瓶頸,過多的店面、過少的新生兒,導致市場不斷萎縮,至今仍找不出來一套有效改善體質,重新長大人的轉骨良藥。
根據麗嬰房本次公告之114年第1季合併財務報告,內容包括114年及113年3月31日之合併資產負債表、1月1日至3月31日的合併綜合損益表、合併權益變動表、合併現金流量表,以及財務報表附註。該財務報告經會計師依據國際會計準則第34號「期中財務報導」進行查核,並出具保留結論。
報告中指出,合併財務報表中部分非重要子公司未經會計師查核,其於114年3月31日的資產總額為新台幣42,246仟元,占合併資產總額的1.27%;負債總額為新台幣46,051仟元,占合併負債總額的1.57%。另外,114年第1季期間的綜合損益為新台幣4,274仟元,占合併綜合損益總額的-3.74%。同時,114年及113年3月31日採用權益法之投資餘額分別為新台幣127,869仟元及119,543仟元,114年1月1日至3月31日認列之綜合損益淨額為新台幣924仟元。
根據會計師報告,因部分子公司及被投資公司之財務報表未經查核,未來若經查核結果有異,可能影響合併財務報表的表達,但截至目前為止,除上述保留結論之外,未見重大異常。查核意見強調,麗嬰房集團因累積虧損達資本額一半,未來能否持續經營仍有重大不確定性,管理階層提出相關改善方案仍需後續觀察其成效。
麗嬰房自2025年3月18日起因累積虧損超過實收資本額一半,並經簽證會計師出具繼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的查核報告,遭證交所列為全額交割股,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根據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底,麗嬰房累積待彌補虧損已達5.67億元,顯示出營運壓力與挑戰。
麗嬰房表示,股票被列為全額交割股的主因來自中國市場長期低迷,影響公司業績表現,造成每股淨值跌破5元,依規定必須進行交易方式的調整。為因應經營困境,公司正積極展開五大改革措施。首先,針對中國地區門市的縮減,公司已持續關閉虧損門市,從巔峰時期的1,000多家減少至2025年2月底的139家,並計劃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縮減至百家以下,持續優化經營結構。
在台灣市場方面,麗嬰房已於去年底關閉台灣廠,並整合兩岸供應鏈,未來將透過生產基地轉移來提升彈性與降低成本。同時,公司也計劃開設中大型複合式門店,以加強吸客能力。此外,麗嬰房積極拓展新市場及新事業,包括第三方物流業務及RMN數位廣告代理業務,期望藉此擴大營收來源。
針對資產活化,麗嬰房表示,上海辦公大樓的20層樓中除一層自用外,其餘樓層皆為出租,每年帶來穩定的租金收益,公司未來不排除出售資產來強化財務結構。而江蘇太倉物流中心則早在2021年底以售後租回方式處分相關土地及建物,未來亦可能透過轉租方式增加收益。
此外,針對子公司LE Capital Enterprise Co., Ltd.的資金貸與超限問題,麗嬰房已於3月24日接獲金管會函示,並提出改善計畫。該子公司因認列投資損益,導致淨值下降,截至2025年2月底,對上海麗嬰房嬰童用品有限公司的資金貸與餘額已超過公司所定限額。為此,LE Capital已訂定還款計畫,自今年第二季起分期償還,並預計於9月底前完成清償,3月25日已先行歸還40萬美元。
麗嬰房成立於1971年,專注於0至12歲兒童市場,旗下多樣化的童裝及用品深受消費者喜愛,並於1997年在台灣上市。儘管公司過去曾擁有穩定市場,但自2013年以來連年虧損,僅2017年因出售資產短暫獲利,過去三年每股累計虧損達11.32元。受到少子化、電商衝擊及兩岸經濟放緩的影響,麗嬰房近年來積極調整策略,希望能走出經營困境。
展望未來,麗嬰房強調將持續進行結構調整與策略優化,並透過資產活化、業務拓展以及中國市場門市縮編等措施來改善財務狀況,期望重新站穩市場,找回過去的榮景。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沒有難言之隱!楊金龍再次澄清美方未干涉:我結巴是因為口才不好
. 台灣證交所出擊中東!跨境商品上市、國際推廣全面啟動
. 謝長廷牽線合作!台日聯手互利雙贏 環球晶出任台日半導體促進會理事長
. 狂賺0.16億!拋棄低毛利訂單 汎瑋材料靠電動車與AI伺服器迎戰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