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拜登確診攝護腺癌,且已轉移至骨骼。(圖/ 翻攝拜登官方X)
美國前總統拜登確診罹患侵略性攝護腺癌,且已轉移至骨骼。醫師張家銘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數據顯示,攝護腺癌的診斷中位年齡為67歲,也與家族史、種族、生活環境、環境污染有關。「但良好的飲食習慣可降低罹癌的機率,例如多吃十字花科蔬菜、豆類與大蒜,維生素A、D、E、C與B群也在免疫調節、抗氧化與細胞修復中扮演重要角色,有助於預防與對抗攝護腺癌。」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攝護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尤其在60歲以後急遽攀升。研究顯示,生活習慣、環境污染、荷爾蒙變化、甚至人體的基因排列,都是潛在的風險來源。
他表示,數據指出,攝護腺癌的診斷中位年齡為67歲,而黑人男性的發病率高於白人兩倍以上。此外,家族史與遺傳基因也是重要因子。
他表示,由於基因無法改變,但仍可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來對抗攝護腺癌。研究指出,富含植物性植化素的飲食與癌症風險呈現明顯負相關,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芥藍、豆類與大蒜。另外,維生素A、D、E、C與B群也在免疫調節、抗氧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攝護腺健康具有潛在保護作用。
張家銘並提醒,肥胖、胰島素阻抗與慢性發炎,也與攝護腺癌密切相關。過重的男性與內臟脂肪過多者,是攝護腺癌的高危族群。因此,每週至少150分鐘中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
此外,生活也要遠離毒素。他表示,應減少使用塑膠微波容器、避免塑膠瓶重複使用、不用含雙酚A的產品,以降低體內暴露於環境荷爾蒙干擾物的機會。
「每年一次的檢查,攝護腺癌的早期沒有症狀,卻有高達9成以上在早期可以治癒。」他表示,只要每年一次 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檢測,加上數位肛門指診或攝護腺超音波,就能早一步發現異常。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拜登爆攝護腺癌「已擴散骨頭」 醫:恐失禁!治療害人無性慾
. 一早起床覺得「硬」?醫示警:健康警訊!恐害糖尿病
. 240萬台人腎壞了!最忌「這水果」:1/4顆就會中毒
. 不是冥想!研究揭「1舉動」20秒就可紓壓、防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