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指出,血液若呈現濃稠、高脂或易凝狀態,都是與短壽相關的重要警訊。(圖/PIXABAY)
血液是否健康,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壽命。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指出,日本醫學界歸納出三種容易導致短命的血液型態,分別是「濃稠血」、「高脂血」與「易凝血」。其中,高血脂患者的血液黏稠,血流速度緩慢,容易引發循環不良問題,而血脂過高也容易促使血栓生成,所謂血栓就是俗稱的「血塊」,可能堵塞身體各部位的血管通路,造成器官缺血,甚至引發猝死。
林謂文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指出,新生兒的血管晶瑩剔透,但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壓力累積與飲食失衡,血管會逐漸變得狹窄、阻塞,導致斑塊形成、鈣化及粥樣硬化現象。此時血管壁會逐漸「白化」,影響血流對器官的養分供應,進一步造成末梢循環不良,也就是所謂的「幽靈血管」,進而加速血管老化。
林謂文強調,血液與血管的健康對壽命影響深遠。首先是「濃稠血」,這類情況在夏天較常見,血液中約95%由水組成,當身體脫水時,血液會變得濃稠、流速下降,對高血脂患者來說風險更高。這類人多半體型較胖,或患有高血壓,若再出現脫水情況,血液流動將更加遲緩,若又合併幽靈血管,後果恐不堪設想。
林謂文提到,再來是「高脂血」,會促使血栓形成。雖然人體本身會產生血栓以修補血管損傷,並具備溶栓機制來吸收血栓,但高血脂會使血中三酸甘油脂過高,進而抑制溶栓作用,導致血栓容易堆積。第三類是「易凝血」,指血液過於容易凝固,多與血管發炎有關,而壓力是最常見的誘因。最後提醒,過去臨床觀察發現,若血液屬於上述三種類型,患者壽命普遍較短,因此若想長壽,避免「短命血」的形成至關重要。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獨家/便當白飯「牽絲」!營養師揭「恐怖地雷」:聞不出酸臭味
. 大家都做錯!甜椒「1精華」常被丟掉 專家讚:抗癌又護心
. 「2習慣」超傷腦!運動也救不了 醫示警:害提早失智
. 目睹同學被撞飛!學生恐留創傷 醫示警「4徵兆」:超過2周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