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古代那麼多銀子,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背後原因令人好奇!(圖/翻攝自微博)
銀子作為貴金屬,自古以來便受到人們的青睞。在中國古代,它曾是僅次於黃金的重要貨幣單位,甚至以「銀兩」為計量標準。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曾廣泛流通的貨幣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考古學家深入研究這一現象,揭示了銀子消失的歷史原因。
銀子的貨幣使用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時期,楚國的銀幣在當時文物中被發現。然而,在秦朝,銀子並未成為主要貨幣流通,反而黃金與銅錢成為通行的貨幣形式。銀子的真正在貨幣領域中的廣泛流通始於漢朝,那時的銀幣不僅是圓形、無孔,還刻有龍紋,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漢朝的銀幣更是高價值的象徵,一枚銀幣的價值甚至可以購買1500斤糧食。
▲銀子除了貨幣功能外,還是貴金屬,深受貴族和百姓喜愛。(圖/翻攝自微博)
不過,銀子在漢代之後並未保持貨幣流通的主導地位。隋朝至唐朝期間,銅錢和金幣逐漸成為主要的貨幣形式。唐朝時,銀子又重新進入貨幣體系,以銀錠形式流通,直到宋朝,銀子才恢復了主流貨幣地位。元朝時期,紙幣開始盛行,銀子的主導地位再度被削弱。明朝時,銀子再次成為民間流通的重要貨幣,俗稱「元寶」。清朝則是銀子流通的巔峰時期,成為國家主流貨幣,保值性極佳。乾隆年間,一兩銀子可購買80斤糧食,後期仍可購買70斤。
然而古代那麼多銀子,現在為什麼消失不見了?其一是銀子除了貨幣功能外,銀子作為貴金屬,深受貴族和百姓喜愛,甚至被用作陪葬品,這也消耗了大量的社會存量。例如,漢代的金銀珠寶陪葬數量,佔當時社會總產值的30%左右。此外,銀飾的廣泛使用也進一步消耗了大量的銀子。無論是銀質的首飾,還是銀製的餐具、湯匙和盤子,在貴族家庭中都得到了廣泛應用。
另外,除了各個朝代的銀子消耗途徑外,清朝時期最大的銀子消耗源來自於巨額的對外賠款。在清朝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家支付了大量的白銀賠款,尤其是《辛丑條約》與八國聯軍簽訂後,清朝賠償了多達9.8億兩銀子。除此之外,清朝還簽訂了與日本的《中日馬關條約》、與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以及甲午戰爭和鴉片戰爭等不平等條約,這些條約的賠款共流失了大約13億兩白銀。這個金額遠超清朝國庫一年的收入,巨額賠款導致了大量白銀流失,成為銀子在清朝消失的重要原因。
▲在不平等條約中,清朝支付了大量白銀賠款,導致白銀的巨量流失。(圖/翻攝自微博)
此外,在新中國成立前期,國民政府逃往台灣時,帶走了大量的白銀。這讓本來就已經消耗嚴重的白銀資源,在民國時期依舊流失,使得大陸的白銀存量大大減少。正因如此,古代流通的白銀如今在現實生活中幾乎看不見蹤影。
儘管銀子不再作為流通貨幣,但它在工業、首飾、醫療等領域仍發揮重要作用。它的用途已遠超過貨幣範疇,成為多領域的重要資源,繼續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明朝唯一「沒被指責」的皇帝!連清朝史官都不敢抹黑
. 世界之最/湖南老農蓋新房意外挖到「豬尊」!專家驚呼:全球唯一
. 古代為何沒人敢假造聖旨?不看看聖旨上的「第一個字」 這根本學不來
. 世界之最/全球「最色」的10個國家!震撼:美日沒上榜,中國拿下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