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5 09:54 臺北時間

驚!多吃雞肉竟增27%死亡率 「安全量」曝

mm-logo
時事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雞肉向來被視為「白肉代表」,也就是優質蛋白質,是許多健身族和養生族群的首選。(圖/資料照)

▲雞肉向來被視為「白肉代表」,也就是優質蛋白質,是許多健身族和養生族群的首選。(圖/資料照)

雞肉向來被視為「白肉代表」,也就是,脂肪相對少、蛋白質又優質,讓健身族和養生派愛不釋手。但是醫師黃軒表示,「吃太多就不好了!」最新一項追蹤 4,000 多名中年人的研究指出,若一週吃雞肉超過300克,不但整體死亡率上升 27%,男性的消化道癌死亡風險更暴衝2.6倍,且60歲前就可能出現警訊。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表示,上述是一項追蹤 4,000 多名義大利中年人的長期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1. 每週吃雞肉 >300克,整體死亡率高27%。

2. 男生的消化道癌死亡風險更是飆2.6倍。

3. 對於男性而言,這種消化道癌症死亡風險的增加,在60歲之前就開始顯現。對於4.女性而言,相關風險顯現的時間,則相對較晚。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可能與男女之間在生理、荷爾蒙以及飲食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有關。

研究團隊推測,高溫烹調產生的致癌物、現代養殖添加物殘留,以及「只吃雞」造成的營養失衡,都是潛在關鍵。因此,適量、均衡才是正確飲食的關鍵。

1. 烤太焦、煎太久,產生致癌物HCAs、PAHs,因此雞肉不要烤炸。

烹飪方式與致癌物質產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包括雞肉)在高溫或長時間烹飪時,容易生成雜環胺(HCAs)、多環芳烃(PAHs)和 N - 亞硝基化合物(NOCs)等具有致癌性的化合物。

2. 部分工廠飼料含添加生長激素,而添加劑可能殘留。

研究提到,現代養殖業中廣泛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和動物生長激素,也可能影響雞肉的營養成分和健康屬性,進而影響其與健康的關聯。

3. 「只吃雞」會讓飲食失去多樣性,營養不均衡。

這些產品的加工方式(如醃制、煙熏等)可能引入其他潛在有害物質或改變雞肉的成分,因此加工雞肉製品可能與非加工雞肉對健康的影響有所不同。

黃軒表示,因此民眾吃雞肉應掌握下列原則:

1. 每週雞肉 ≤ 300 克(去骨重約 1.5–2 塊掌心大)。

2. 調理選擇要聰明:蒸、煮、燉勝過炸、炭烤,避免烤焦產生致癌物。

3. 蛋白質來源應由魚、豆、蛋、堅果多元輪替。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研究曝「1吃法」慘釀糖尿病!改了=1顆降糖藥物
提高專注力!專家推早餐必吃「1水果」:1顆就有20種營養
「3常見料理」不甜卻飆血糖!專家:「隱形糖分」害慘患者
「這蔬菜」護腸道、助排便!還能防癌:味噌湯常見

更新時間|2025.05.25 10:00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