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美國主權債務遭降評,投資人可以審慎分散佈局全球多元固定收益,還有細選美債。(圖/翻攝自Pixbay)
PIMCO品浩太平洋投顧(債市權威)近期報告中指出,繼上週穆迪降評後,美國主權債務已不再獲得任何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最高評級。儘管此消息在週末引發了大量新聞報導,但降評本身並未透露太多新資訊,它僅是確認了美國一直處於且仍然處於不可持續的財政軌道上;品浩認為在川普政府下,這種情況可能會惡化。
品浩認為這些聲明是一種警告,暗示聯準會受到的政治壓力可能侵蝕其在貨幣政策執行的獨立性,這將會有代價。因此,儘管穆迪降評引發關注,但品浩認為這不太可能引發強制性拋售:穆迪只是加入了其他已將美國評級定為AA的機構行列。
投資策略先寫 分散投資全球固定收益資產
品浩指出,然而,在債務與赤字高築及政策不確定性持續的背景下,預期未來政策與市場波動將加劇。在這種環境下,品浩建議投資人聚焦維持投資組合的韌性,重點配置於高品質資產,布局更陡峭的殖利率曲線(自美國大選以來,殖利率曲線已趨陡峭),並分散投資於全球固定收益資產。事實上,穆迪降評及各國不同的財政動態強化了我們對高品質、全球多元固定收益資產及美國中期債券配置的信心。
品浩引述穆迪報告指出,美國的財政狀況與前景已惡化,而政府領導人缺乏政治意願來應對該局面。雖然這些財政挑戰廣為人知,但我們認為上週的降評,是在警告正在協商大型稅收與支出法案的政策制定者。儘管稅收法案的細節及關稅收入的前景仍不確定,但我們認為在本屆政府下,實質性的財政整頓不太可能實現,正如過去幾屆的政府。川普政府希望兌現減稅的競選承諾,而共和黨微弱多數阻礙了實質性的支出改革,這很可能使美國赤字在可預見的未來維持在疫情前水準的兩倍左右,基本上持平。
長期而言,如此規模的赤字,加上不斷上升的利息支出與日益昂貴的社會安全項目,顯示當前的美國財政政策不可持續,雖然這種不可持續的狀態已持續多年。與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相比(日本與法國是例外),美國的債務負擔高且不斷上升。但美國身為全球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地位、仍可控的債務與財富比率,以及低於其他已開發市場經濟體的稅收GDP占比,為其財政提供了一些彈性,這代表美國的財政問題不必演變成債務危機。
對投資人而言,美國債務軌跡意味著,美國利率曲線可能隨時間推進而陡峭化,期限溢酬(即債券投資人因承擔利率風險而獲得的補償)也可能上升。投資人將更關注全球固定收益市場的投資機會。
美國財政挑戰並非新鮮事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資料,人口老化、持續上升的醫療成本以及社會安全網,皆會導致美國債務的GDP占比預期在未來幾年加速上升。這些預測已成為金融危機後經濟格局的長期特徵,促成茶黨政治運動,以及歐巴馬政府期間跨黨派財政委員會 - Simpson-Bowles委員會 - 的財政改革研究。然而,政治兩極化的現象,讓即使是兩黨合作的計畫也難以對強制性支出專案做出痛苦的調整。疫情加劇了這項問題,2020年和2021年的大規模刺激政策導致政府債務存量顯著上揚。此後,赤字的GDP占比仍高於疫情前五年平均水準,利息支出也有所上升。美國並非唯一面臨嚴峻財政前景的國家:公共部門承擔了大部分的疫情後財政壓力,許多已開發經濟體的政府債務可持續性惡化。然而,相較多數同類型國家,預期美國的債務比率將長期且持續地大幅上升。
換言之,美國財政仍具靈活性。儘管在全球交易體系與外匯存底中,美元的主導地位邊緣化,美國公債市場仍是全球最深厚、流動性最強的主權債券市場。美國低於同類型國家的稅收GDP占比與可控的債務財富比率,也增強了對美國經濟有足夠操作空間的信心。(詳見文章《已開發市場公開發行債務:風險與現實》。)美國較高的勞動力流動性、創新文化以及較寬鬆的監管環境—尤其是在前端技術領域—也促進了美國整體更好的生產力與成長表現。
穆迪降評顯示,這種財政特權狀態阻礙了應對特定項目的政治意願,尤其是長期社會安全項目如社會保險與醫療保險,這些項目使美國財政處於不可持續的狀態。然而,預期到2030年,當這些項目的資金達到臨界點時,政策制定者可能被迫採取行動。他們也可能因債務利息支出幾乎與國防開支持平而感到不安;這一門檻曾與1990年代的財政整頓相吻合。
任何改革都可能需要兩黨支持,之前的跨黨派委員會已制定了藍圖,如果實施,或許會有些進展。但政治兩極化的現象,使得即使是兩黨合作改革也難以推進。
稅收立法與關稅收入 難以實質性地改善財政
市場普遍認為,在未來某個時點,將必須進行實質性的財政整頓,包括改革社會保險與醫療保險;市場也普遍認為,川普政府與國會不太可能推動這些改革,2025年的稅收與支出法案甚至可能進一步挑戰財政前景(類似於其他近期政府的赤字融資財政擴張政策)。
目前國會審議的稅收法案是一籃子計畫,延長並擴大了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中的多項條款,包括使個人減稅永久化、提高標準扣除額、擴大兒童稅收抵免以及提高州與地方稅扣除上限。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預估,相較於不延長這些條款,若延長,將在未來10年內使美國債務增加超過4兆美元。
更糟糕的是,該法案還扣除了小費、加班費、老年納稅人與汽車貸款利息的新稅收,同時提供大幅企業稅收優惠,如延長研發費用扣除與獎金折舊。在支出方面,立法者計畫透過大幅削減醫療補助項目及其他支出來支付部分額外減稅。然而,法案目前的設計是前期減稅、後期削減支出,這意味著法案可能在未來幾年內使赤字進一步擴大約0.8%的GDP占比。
在當前美國關稅政策下,更高的進口關稅可能達到GDP的1%至1.5%占比,這可能部分抵消短期赤字擴張,但企業稅收將因利潤減少而下降,產生逆向的影響。總統單方面實施關稅,顯示他或未來總統也可單方面地暫停關稅,這使關稅作為收入來源的長期可持續性受到質疑。總統關稅政策的合憲性也正受到法院審查,並可能於2026年提交到最高法院。
總體而言,2025年的稅收與支出法案預期將在10年內使美國赤字增加4至5兆美元(相較於讓減稅與就業法案到期且無新立法的情形),即使考慮關稅收入,2026年赤字仍將達到GDP的6.5%至7%左右。
美國評級遭降的未來投資展望
三大主要信用評級機構對美國的展望持穩,表示短期內不會進一步地降評。然而,穆迪再次警告,強調當前穩定的展望有賴於美國公債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強、主要計價單位以及被視為「安全」價值儲存。穆迪特別點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且美國機構法人相對強勢。
然而,在債務與赤字高築及政策不確定性持續的背景下,預期未來政策與市場波動將加劇。在這種環境下,品浩建議投資人聚焦維持投資組合的韌性,重點配置於高品質資產,布局更陡峭的殖利率曲線(自美國大選以來,殖利率曲線已趨陡峭),並分散投資於全球固定收益資產。事實上,穆迪降評及各國不同的財政動態強化了我們對高品質、全球多元固定收益資產及美國中期債券配置的信心。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 快檢查!不是炎黃子孫? 這四個姓代表你可能戰神後代
. 看空黃仁勳? 謝金河:輝達盛世可能到了轉折點
. 週一台股開盤前需知 操作題材及金融11檔可留意
. 大阪世博We TAIWAN啟動LINE帳號 吉祥物a-We萌翻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