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越來愈晚婚,進而造成生育年齡延後,高齡產婦也越來越多。不過國家衛生研究院最近公布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針對五個多發性思覺失調症家庭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分析,結果發現,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小孩中,父親的生育年齡通常也較晚,兩者關聯性約有30%可由新生突變所解釋。
國衛院研究團隊對五個多發性思覺失調症家庭,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其中每個家庭包含三個共病手足與健康父母,因此經由比對父母與子代之序列,辨識出子代身上的新生突變,在分析後發現,父親的生育年齡每延後1歲,子代身上就平均多帶有1.5個新生突變,而子代身上每多帶有一個新生突變,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平均提早0.16年。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父親生育年齡較晚,與子代較早的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相關性,約有30%可由新生突變所解釋。但在這部分,其實各方持兩派意見,除了國衛院這「新生突變假說」之外,另一派則認為,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健康,並無因果關係,是因為忽略了干擾因子的影響所造成的假象。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112年母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2.4歲,自民國80年來上升了5.2歲,而同年父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4.6歲,和民國80年相比也是上升了多達4.3歲。
國衛院研究團隊對五個多發性思覺失調症家庭,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其中每個家庭包含三個共病手足與健康父母,因此經由比對父母與子代之序列,辨識出子代身上的新生突變,在分析後發現,父親的生育年齡每延後1歲,子代身上就平均多帶有1.5個新生突變,而子代身上每多帶有一個新生突變,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平均提早0.16年。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父親生育年齡較晚,與子代較早的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相關性,約有30%可由新生突變所解釋。但在這部分,其實各方持兩派意見,除了國衛院這「新生突變假說」之外,另一派則認為,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健康,並無因果關係,是因為忽略了干擾因子的影響所造成的假象。

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112年母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2.4歲,自民國80年來上升了5.2歲,而同年父親平均生育年齡為34.6歲,和民國80年相比也是上升了多達4.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