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三峽3死車禍震驚全國,肇事的余姓老翁「保齡球式」高速猛力衝撞學童與家長,究竟原因為何引發關注。諮商心理師林萃芬指出1個驚人巧合,認為老翁「對女性充滿敵意」!
林萃芬在《新聞挖挖哇》節目中分析肇事老翁的行為模式有加速、失控,但從倒退等動作來看,他還是有控制能力的,再加上先前許多違規紀錄,林萃芬認為老翁對社會規範是不太遵守、而且有敵意的。
林萃芬還表示,老翁不僅是情緒失控,可能還有報復心態,「路怒族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普遍都有要按照我的意思走的潛意識想法,他已經預定好他要怎麼走,他要怎麼做,一旦行徑跟他預期的不一樣,他就會變得特別焦躁、被冒犯!」
林萃芬接著提到她個人的推斷,「我覺得他對女性是充滿敵意!」因為從老翁先前曾經撞過一個媽媽推嬰兒車的,再加上這次三峽車禍罹難的都是女性,「我覺得可能是巧合,但是都是女性,有些時候如果發生全部的指標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會有潛意識的因子在裡頭,我自己覺得他攻擊的對象很多都是女性!」至於為何會對女性有潛在敵意?林萃芬分析很可能是和母親的相處過程中有很多壓力,或是曾受到配偶或女性長輩的批評,另外也有可能是來自男尊女卑的心理。
林萃芬特別提醒大眾現在路上有2種危險情況,一個是「路怒症」,另一種就是「以車子為武器的人」。她解釋,對於路怒族來說,車子就是一個私領域,在這個私領域當中,如果覺得自己被侵犯了,包括按喇叭、超車或是車子被擋,路怒症很容易因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就把日常生活中所有不滿、憤怒的情緒全部宣洩在一個可能是很無辜的人身上。尤其現在即將進入夏天,更容易心浮氣躁,路怒族會更多。
而另一種「以車子為武器的人」,林萃芬指出這種人主導性和掌控欲很強,「當一個人握有方向盤的時候,他就覺得他是有主導性的,如果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他們不滿意的事,他們很容易把車子變成延伸的攻擊手段,這樣的人也特別容易有報復心理。」
不過警方還原老翁行車紀錄器,發現全程背景傳來陣陣音樂聲,老翁本人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倘若有路怒症應會有煩躁情形,或是出現不耐言語,顯示其情緒還算平穩,而且也未錄下有任何行車糾紛影像,因此排除蓄意衝撞一說。
林萃芬在《新聞挖挖哇》節目中分析肇事老翁的行為模式有加速、失控,但從倒退等動作來看,他還是有控制能力的,再加上先前許多違規紀錄,林萃芬認為老翁對社會規範是不太遵守、而且有敵意的。
林萃芬還表示,老翁不僅是情緒失控,可能還有報復心態,「路怒族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普遍都有要按照我的意思走的潛意識想法,他已經預定好他要怎麼走,他要怎麼做,一旦行徑跟他預期的不一樣,他就會變得特別焦躁、被冒犯!」
林萃芬接著提到她個人的推斷,「我覺得他對女性是充滿敵意!」因為從老翁先前曾經撞過一個媽媽推嬰兒車的,再加上這次三峽車禍罹難的都是女性,「我覺得可能是巧合,但是都是女性,有些時候如果發生全部的指標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就會有潛意識的因子在裡頭,我自己覺得他攻擊的對象很多都是女性!」至於為何會對女性有潛在敵意?林萃芬分析很可能是和母親的相處過程中有很多壓力,或是曾受到配偶或女性長輩的批評,另外也有可能是來自男尊女卑的心理。
林萃芬特別提醒大眾現在路上有2種危險情況,一個是「路怒症」,另一種就是「以車子為武器的人」。她解釋,對於路怒族來說,車子就是一個私領域,在這個私領域當中,如果覺得自己被侵犯了,包括按喇叭、超車或是車子被擋,路怒症很容易因為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就把日常生活中所有不滿、憤怒的情緒全部宣洩在一個可能是很無辜的人身上。尤其現在即將進入夏天,更容易心浮氣躁,路怒族會更多。
而另一種「以車子為武器的人」,林萃芬指出這種人主導性和掌控欲很強,「當一個人握有方向盤的時候,他就覺得他是有主導性的,如果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他們不滿意的事,他們很容易把車子變成延伸的攻擊手段,這樣的人也特別容易有報復心理。」
不過警方還原老翁行車紀錄器,發現全程背景傳來陣陣音樂聲,老翁本人沒有發出任何聲音,倘若有路怒症應會有煩躁情形,或是出現不耐言語,顯示其情緒還算平穩,而且也未錄下有任何行車糾紛影像,因此排除蓄意衝撞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