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痴小光最難忘的觀影經驗,就是「太陽花學運」時在立法院裡看《KANO》,熱血沸騰到忘記疲累。小光認為,電影應該無國界,無論台、港、大陸,只要好電影他都愛,但今年一月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沒抽到大陸片配額,無法在台上映,身為星爺鐵粉的小光忍不住抱怨:「為什麼只能10部?」一旁學長告訴他:「因為『服務貿易協議』退回重審,配額才多不了!」讓小光恍然大悟:原來開放大陸片配額,還牽扯到政治!
年初陸片抽籤暴增到45部,星爺影迷期待的《美人魚》最後僅抽到44號,連遞補都難。
退回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協議,全名:海峽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與《美人魚》不能上映,看似不搭軋,實際上有密切關係。1993年首次開放陸片來台,僅限於影展交流等非商業活動,到了1998年,才正式開放10部陸片在院線上映,但當時觀眾不愛看陸片,10部配額根本用不完。
2010年6月,兩岸簽訂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同時簽署了以貨品貿易和金融業為主的服務業「早收清單」,隔年1月1日生效。其中「電影放映」項目,協議台灣每年開放10部陸片,大陸則取消台灣電影片進口的配額限制。
2013年6月,兩岸又依據ECFA第4條,簽署了服貿協議,協議台灣對陸片的配額增至15部,但隔年「太陽花學運」擋下服貿,配額仍維持10部。
近5年來大陸電影市場爆量,2012年出現18部陸片爭取配額抽籤,今年更暴增到45部,許多星爺影迷期待《美人魚》能抽中,最後僅抽到44號,連遞補都難,無緣在台上映,引起星粉臭罵,不少媒體也呼籲廢除配額。
這個10部配額的窄門,曾在2014年因電影文化交流的呼聲而放寬:只要得柏林、坎城、威尼斯與奧斯卡獎的大陸片,以及獲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的電影,都不在這10部之限。首批受惠上映的陸片,有金馬獎最佳影片《推拿》、柏林金熊獎《白日焰火》;《推拿》雖屬藝術片,卻也開出全台3百萬元的不錯票房。
陳可辛指他監製的《七月與安生》,台灣只有評審看過…除非拿最佳導演獎,就不用抽籤。
本屆金馬獎被陸片橫掃,主持人陶子和陳可辛在典禮上藉玩笑吐槽,陳可辛指他監製的《七月與安生》「台灣只有12個人(指評審,但決選評審有17人)看過…除非拿最佳導演獎,就不用抽籤,可以立即上映。」讓配額問題又浮上檯面。今年除了獲最佳影片的《八月》,以及最佳導演的馮小剛電影《我不是潘金蓮》能上映外,雙影后周冬雨、馬思純的《七月與安生》,仍得乖乖抽籤。
發行《七月與安生》的香港商「甲上」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許詩璟感嘆,雖然該片的監製、導演、團隊都是香港人,又有40%香港資金,但依台灣電影法規,因主要演員是大陸人,仍被視為陸片,除了抽籤別無他法。
90年代初,政府為了保護台灣演員的工作權益,制訂出以「主要演員、導演、製片等國籍」作為判斷電影原產地的標準。當時,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霸王別姬》,因為大陸演員占多數被判為陸片,直到修法增列「國際四大影展獲獎片為例外」,才順利在台上映。
如今,兩岸三地與跨國拍片愈加密切,電影「血統」也愈難分。許詩璟認為,只要不是敏感的政治題材電影,陸片的核定標準與配額都應放寬。
《推拿》《八月》等片的台灣發行商「前景娛樂」總經理黃茂昌表示,開放陸片配額,需要兼顧文化交流與保護台灣電影。例如,增加四大影展與金馬最佳影片、導演影片上映固然是美意,但排除新導演、紀錄片等項目,就減少交流意義。
大陸表面上對進口台灣片不設限,卻有各種隱形障礙,像是內容審批問題。
但黃茂昌也強調,台灣加入WTO、取消好萊塢電影拷貝限制,早已重創台灣自製電影產業,接下來若放寬陸片配額,年產量超過6百部、規模直追北美市場的大陸電影,挾技術、資金等龐大勢力,更加速台灣電影產業的衰敗。他贊成放寬配額,但一定要有完整配套措施,例如限制陸片拷貝數,是簡單的方法之一。
發行《看見台灣》《總舖師》等片的「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則贊成全面開放陸片,除了符合自由貿易市場,且台灣觀眾早就能透過串流平台看到陸片,不如開放配額,既能提供戲院片源與多元內容,也能增加發行收入。
不過,「兩岸電影交流委員會」祕書長段存馨,支持漸進開放配額。她解釋,大陸表面上對進口台灣片的數量不設限,執行上卻有各種隱形障礙,像是對電影內容的審批問題。例如,鈕承澤的《軍中樂園》,雖有大陸華誼兄弟投資,卻因內容觸及國共對立,進不了大陸;全台賣破新台幣3億元的《總舖師》無關政治,卻因為裡面的廚師大賽名稱為「全國」廚師大賽,無法修剪過關。
反之,台灣雖僅有10部配額,卻是齊頭式平等,雖不保證上映的是優質陸片,但誰抽到誰上,相對公平。
電影配額已經是談判桌上的籌碼,台灣已無太多籌碼,哪能主動開放?
身兼電影學者、影展策展人與影評人的鄭秉泓則疾呼:「開放陸片是政治問題!」考量兩岸缺少互信、市場大小懸殊,如沒防範機制就開放,對岸電影產業會以何種方式進入台灣,難以想像。若大陸以經濟優勢砸錢強攻,推出大量主旋律電影(政府指導下的國家意識型態電影)進行文化統戰,或餵養戲院以在台卡位,台灣須有因應之道。
但強調基於文化交流,鄭秉泓贊同在配額之外另立得獎片條款,讓得金馬獎或入圍的陸片,都能在規定期間放映,畢竟這些都是經篩選的優質陸片。
兩岸電影產業強弱懸殊,輕易開放限額,長期競爭下對方占盡優勢,香港電影產業被架空的殷鑑不遠。有片商直言,台灣影人爭相赴對岸,守住台灣電影都來不及,不應輕率門戶洞開。陸片在台票房多半不佳,不少大賣影片來台乏人問津,主流大陸片商常將台灣市場視為錦上添花的紅利,無關輕重,反而台灣片商相對熱中引進,爭搶陸片配額。但配額開放除商業利益,也涉及電影文化與政治,放寬與否都得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