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腦和語言》(Brain and Language)期刊8月號刊出的一篇研究報告,大約有3.2%的人有所謂的「聲音失識症」,也就是無法憑聲音辨識出人。
南加大神經科學系教授畢德曼(Irving Biederman)和同事希洛威屈(Bryan Shilowich)測試了730人,讓他們聽大家都很熟悉的名人聲音,研究人員原以為受試者的表現應該很平均,得分呈現鐘型曲線,結果卻發現有一群人得分落在最低檔,密集度意外地高。
也就是說,有些人聽聲辨人的能力真的很差,這比例也高於研究人員的預期。
「我們原以為大概只有8人得分會那麼低,結果竟有23人,」畢德曼說。這意味著有一群人辨識聲音的能力遠低於正常範圍。
但無法辨識聲音,不代表對辨識語意也有困難,只是無法把聲音和臉連結起來。當研究人員要求有「聲音失識症」的受試者在心裡想像一個熟悉的聲音時,他們的心靈之耳會沉默不語。
畢德曼教授對一位有同樣症狀的記者示範一項測試:
「你熟悉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好萊塢知名演員)的聲音嗎?」他問記者。
「是的。」
「那你可以想像他的聲音嗎?」「沒辦法,但我可以想起一些關於他聲音的事實,他的嗓音很低沉。」
這位記者說,他可以在心裡清楚地看見他糾結的銀白色捲髮,臉上的鬍髭和雀斑,但就是想不起他的聲音。然而,湍急的流水或打破玻璃這類由物品發出,或鳥鳴狗叫等動物的聲音,他卻可以想起來,有困難的只有人的聲音。
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觀察大腦活動,研究人員發現,在受試者試圖想像名人的聲音時,一般人的大腦正中前額葉皮層高度活躍,但有「聲音失識症」的人卻毫無動靜。
德國在2014年也曾發表一篇報告,其中有兩位年齡都是32歲的健康學術圈人士,一男一女,在學習辨認新的聲音、研判名人聲音和區別不同聲音的音調上,表現就是比同儕來得差,但兩人聽力正常,大腦也沒有損傷,在其餘測試中,無論是臉部辨識和音樂能力,這兩人也完全正常。
「聲音失識症」和無法辨識人臉的另一種症狀「臉盲症」有些類似。然而,科學家發現,有「臉盲症」症狀的人多是因為腦部受到創傷,但「聲音失識症」則是自出生後就有此症狀。
科學家的下一步,是要找出聲音能正確連結、並辨識出某個身分,是在大腦的哪個區塊發生的。畢德曼希望,未來在大腦顯像和直接記錄神經元結合下,或許將能回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