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高台上,穿著中國古裝,紮髮髻的麥特戴蒙(Matt Damon)一躍而下,「卡!」執導的張藝謀喊了一聲,但他轉頭不是跟麥特溝通,而是找翻譯傳話。這是拍攝《長城》時的日常。
「這部片工作人員最多的就是翻譯了!」問起這回拍片印象最深刻的事,張藝謀這麼說。一個不懂英文的導演,卻要執導英語發音為主的電影,從劇本階段就是大挑戰。
張藝謀確定接下導演前,《長城》的劇本已發展7年。一開始由《血鑽石》(Blood Diamond)、《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的導演艾德華茲維克(Edward Zwick)自編自導,男主角則是「超人」亨利卡維爾(Henry Cavill),章子怡也是卡司之一。2012年茲維克因故退出,資金一直沒到位,演員也大換血,延宕到2014年才鎖定張導。
「他們找我時,催我3個月後開拍。但我給他們唯一的條件:讓我改劇本。」這一改,製作期又延後一年,去年8月拍完,僅特效就做了15個月。
中國、好萊塢兩種文化,如何自然融合在怪獸類型電影?這讓張藝謀一開始就傷透腦筋,「美國人老跟我講,這次拍的是給全世界人看的電影。」他強調,關於中國文化的部分,怕國外觀眾不瞭解,不能太深奧,又要兼顧華人觀眾:「不能弱智、不能幼稚、更不能無聊!」
201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已達人民幣440億元,是全球僅次於北美的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業者前仆後繼想爭取這塊票房金磚;礙於中國對外片有進口配額限制,每年僅34部,唯有合拍片不受限制。總而言之,好萊塢想賺錢,中國人則想吸取好萊塢的技術,然後進軍全世界,雙方一拍即合,合拍模式應運而生。
張藝謀覺得,過去很多合拍片都不成功,主因在於「兩種文化各彈各的調,結果就是四不像」。2013年《鋼鐵人3》(Iron Man 3)為取悅中國市場,推出加長范冰冰、王學圻戲分的「中國限定版」;隔年《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甚至今年的《ID4星際重生》(Independence Day: Resurgence),劇情三不五時出現「蒙牛」「QQ」「舒化奶」這些商品,一度成為網友的熱門話題。
那麼,張藝謀是如何改英文劇本?流程很繁複:劇本先翻成中文讓張藝謀修改,接著翻成英文交給編劇,編劇改完,以上過程再來一次。而這一來一往最傷神的幕後功臣,莫過於首席翻譯:台灣出生的導演藍伯儒。他10歲移民洛杉磯,中英文流利,一度當過獨立電影導演,精通電影術語,成了張藝謀和西方演員的橋梁。另外,每個技術部門至少配一位翻譯,超過百位翻譯一起上工的畫面,光用想的就覺得神奇。
合拍片搖錢術
中國每年限制進口34部國外電影,這類「進口片」,外片的片商只能從票房收益分到25%;但中外聯合攝製的合拍片,則不在限制之內。不但可分到43%的票房收益,還能更早確認上映日期,利於宣傳。但必須符合特定條件:演員及工作人員占比、必須在中國拍攝、故事必須和中國相關,中方出資比例需占三分之一以上。
中國是全球僅次於北美的第二大電影市場,好萊塢業者前仆後繼想爭取這塊票房金磚。
《長城》的最大投資方,同時也是故事開發與製片方,是擅長怪獸電影的傳奇影業(Legendary Pictures),製作過《黑暗騎士》(Dark Knight)系列、 《哥吉拉》(Godzilla)與《侏羅紀世界》(Jurassic World)。
今年初,地產起家的中國萬達影業以35億美元買下傳奇影業,雖然8月宣告暫時停止併購,但業界猜測,這是以退為進的策略:等待更大的利多消息,再宣布正式合併刺激股價飆升。
而這個利多可以被塑造。首先強化內容:傳奇影業負責製片管理、拍攝,演員加技術團隊堪稱金獎級聯合國,曾獲78次奧斯卡提名,奪獎25次。
班底包括:特效由曾製作《星際大戰》(Star Wars)的光影魔幻工業(Industrial Light & Magic)掌控;一手打造《魔戒》(Lord of Rings)系列的紐西蘭威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設計怪獸和武器道具;配樂是《冰與火之歌》(Game of Thrones)的伊朗裔德國籍大師拉敏賈瓦帝(Ramin Djawadi);拍攝規格則首度採用Aeroflex Alexa 65攝影機拍攝,解析度提升到6K。
有了內容也要推銷,第二大投資方環球影業(Universal Pictures),負責中國以外的全球發行,另外兩家投資商中影和樂視,則統籌中國的發行和宣傳。
《長城》開拍前預算為1.35億美元,後來追加到1.5億美元,不僅是至今在中國拍攝預算最高的電影,也是最貴的中美合拍片,難怪製片彼得洛爾(Peter Loehr)會說:「想用什麼演員就用什麼演員,想做什麼特技就用什麼特技。」連在好萊塢拍片近30年的麥特戴蒙都說,這是他參與過規模最大的電影。
「電影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我們還能創造這樣的『第一次』,真的非常酷!」麥特戴蒙興奮地說。張藝謀拍《金陵十三釵》時找過他,可惜沒空檔,這回他飾演到宋軍偷火藥的外國傭兵,兩人常在片場討論劇本,「好導演都會敞開心胸接受建議。」麥特說:「如果我10個點子有一個可用,就幫到電影了!」
「因為我不懂英文嘛!」張藝謀的說法有點爆笑:「在中國拍片,導演就是上帝,說什麼就是什麼,但在好萊塢可不是。導演現場要修改劇本,得報告製片,所以我繞個彎,直接問麥特戴蒙。他是大明星嘛,我就跟他們說:『這是麥特要改的。』就不用報告製片,直接改了!」
《長城》如果成功,除了發展續集,系列電玩、漫畫持續吸金;未來國外片商也會循此模式拍片。
找上麥特戴蒙也因有票房保證,去年他的《絕地救援》(The Martian),首週就在中國拿下5000萬美元票房,還入圍奧斯卡影帝,是少數全球都有票房實力的大咖。而針對華人觀眾,《長城》請來劉德華、彭于晏、少女偶像鹿晗與TF Boys王俊凱,顧及每個年齡層的觀眾。
萬達影業砸重金,從製作、拍片,買到全世界的戲院,組合一條龍的生產線,《長城》已在中國搶下票房,現在就等著看全球票房是否也能傳捷報。如果成功,除了續集發展的可能性,電影的系列電玩、漫畫也將持續吸金。
更重要的是,未來更多國外片商也會循此模式拍片,爭奪中國這個即將成為全球第一的電影市場,屆時好萊塢演員能輕鬆進軍中國,華人演員則可踏上國際,中國導演也能執導好萊塢大片。「看這部電影的外國觀眾,最少有一億人吧,每年來登長城的遊客才兩百多萬人,一部電影就比五十年遊客量還多,值不值?」張藝謀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