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圖上不存在的國度
巴拿馬和台灣斷交,除了為我們補充了地理的冷知識之外,也讓大家再次體會到台灣在國際上要交朋友,想讓人承認自己是一個「國家」,是如此的不容易。國際政治的現實考量下,「一個中國」大旗一揮,絕大多數國家只能選擇有你就沒有我。
不過,類似臺灣這般處境雖不多見,但也不是絕無僅有。許多「國家」基於歷史因素,或是政治現實的扭曲,雖然實質上獨立存在著,在世界政治地圖上,卻找不到他們的位置。
其中,巴勒斯坦的建國過程和科索伏的獨立之路,最常被拿來和台灣做比較:
從政治實體「升等」成國家 巴勒斯坦入聯
2012年12月,聯合國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決議,同意把巴勒斯坦的地位,從「非會員政治實體」(non-UN entity)升格為「非會員國家」(non-UN state)。
從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到巴勒斯坦國,我們也可以說,它的國家地位不過就是一群跟他們生活毫不相干的人投票決定的。
不過,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還是不無疑義。當2015年9月巴勒斯坦以聯合國的觀察員身分,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的玫瑰園升起國旗時,還是引起了美國和以色列的強烈抗議。
而巴勒斯坦雖然擁有土地、人民、和政府,但是它的國家安全仍然在以色列的牢牢控管之下,邊界由以色列人控制,屯墾區內有以色列軍人駐守,約旦河西岸與加薩走廊兩片領土之間民眾也不能自由往來。
巴勒斯坦的建國之路艱辛且漫長。二次大戰結束後列強同意支持以色列復國,卻也讓世居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從此成了沒有國家的人。從1965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成立,歷經五十多年的武裝衝突和協商談判,如今有136個聯合國會員國給予巴勒斯坦外交承認,距離它正式成為聯合國會員似乎只差臨門一腳。
從戰火中站起 科索沃獨立
被形容是歐洲最貧窮國家的科索沃,是脫離宗主國獨立建國的例子。1998年塞爾維亞總統米洛塞維奇對當時名為自治省的科索沃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引爆了北約與塞爾維亞之間的科索沃戰爭。
戰後北約將科索沃的管轄權交由聯合國託管,2008年在美國等西方世界的支持下宣布獨立。目前已經有113個國家承認科索沃。
不過科索沃雖然有政府、固定疆域、和長住的人民,它的國家地位仍存有爭議。關鍵在於前宗主國塞爾維亞至今仍把科索沃視為它的自治省,而支持塞爾維亞的老大哥俄羅斯也反對科索沃進入聯合國。此外,聯合國的另一個常任理事國中國,至今也未給予科索沃正式的外交承認,部分原因是不願助長境內藏獨、疆獨的勢力。
有趣的是,台灣在科索沃戰後,曾承諾提供三億美元金援並立即提供各項人道援助。在科索沃獨立之後,也是最早宣布承認科索沃的國家之一。科索沃感謝各國承認的網站kosovothanksyou.com曾一度出現「謝謝,多謝台灣」(Xie xie, duo xie Taiwan)的字樣。但是科索沃政府網站並沒有把台灣列入感謝名單,並聲明他們只列出具聯合國會員國身分的國家。
到底要符合什麼條件,才能成為主權國家(state)?如果按照一九三○年代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它第一條條文就揭櫫了國家的四個基本要件:固定的居民、明確的領土、有效的政府、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的能力。
理論上,比起巴勒斯坦或科索沃,台灣在「有效的政府」這一項條件,顯然更符合上述的標準,在第一、二項條件也不相上下。但是,巴勒斯坦和科索沃目前看來卻比台灣更有機會率先進入聯合國的大門。
這似乎和我們的現實人生一樣,你認識了什麼人比你符合了多少規定的標準更重要。巴勒斯坦在阿拉伯世界廣泛支持下,目前只差美國的臨門一腳;科索沃得到西方國家撐腰,俄羅斯是它入聯唯一的障礙;而台灣在維持邦交國都屬不易的情況下,加入聯合國的前景短期之內仍不被看好。
不過,台灣也有值得樂觀之處。
巴勒斯坦、科索沃和台灣的主權問題會得到國際間較多的重視,一個原因是它們都處在列強夾縫中,攸關國際強權的利益(巴勒斯坦夾在以色利和阿拉伯世界之間,科索沃夾在俄羅斯和北約之間,台灣則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除此之外,台灣有遠優於前兩者的經濟實力,不管國家地位能不能得到承認,它的重要性讓其他國家也無法忽視。這也是世界各國在不得罪中國的情況下,都要和台灣建立非官方關係的原因。
比較起來,世界上還有好幾個少人聞問、默默獨立存在的政治實體。它們因為奇特的歷史、偏遠的地理環境、或是扭曲的國際政治現實,而無法存在於世界的政治版圖上:
蘇聯解體後的政治孤兒們
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原本聯邦底下的共和國分崩離析各自獨立建國,但是共和國底下一些更小的自治區卻像無主孤魂成了主權有爭議的地區。包括喬治亞境內的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亞,亞塞拜然境內的納哥諾卡拉巴克,和摩達維亞境內的外涅斯特尼亞。除了俄羅斯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國家給予它們外交承認,而俄羅斯也曾拿它們的例子來指控西方承認科索沃獨立是雙重標準。
殖民者遺棄的主權問題
三毛和荷西流浪的撒哈拉沙漠(西撒哈拉),在西班牙殖民者離去後,北方的摩洛哥、東南方的茅利塔尼亞、和本地的遊牧民族陷入了混亂的爭奪戰。薩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目前佔據了東部1/3的荒蕪地帶,而摩洛哥則控制了其他的大部分地區。
東非的索馬利蘭,和地中海島國的塞浦路斯,如今出現的主權爭議或分裂,也與英國殖民者離去之後,本地族群之間的衝突紛爭有關。
海那一端遙遠的弟兄們
南太平洋偏遠而遼闊的海洋上,散布著一群「主權國家」定義仍不大明確的島國。例如庫克群島和紐埃,它們對外獨立行使主權,但是島上的居民,也同時具有紐西蘭公民的身分,它們在行政上和紐西蘭有自由連結的關係(the free association states)。
這些土地面積和人口都超迷你的小島國,近年來成為兩岸外交爭奪戰的重要地點。台灣在這地區有六個邦交國(吉里巴斯、諾魯、馬紹爾、吐瓦魯、帛琉、索羅門群島),而中國則是史上第一個和紐埃建交的國家。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Quora
《地圖上不存在的國家》(行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