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閉症不僅令父母大傷腦筋,更摧折孩子的身心發展。自閉症經認定近60年來,一直找不到確切的病灶及最好的療法。日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發現,腸胃道中的菌類及其分泌物影響腦部很大,很可能是自閉症的病灶。未來以益生菌治療自閉症,或許可寄予厚望。
消化道菌體不同 易受致病原攻擊
根據「ozy.com」網站報導,聯合國估計全球高達7,000萬人受苦於自閉症,但病灶被視為謎團,群醫束手無策,目前主要是靠行為療法。但是最近,科學界研究腸胃道微生物群(microbiome),才發現有自閉症兒童和一般兒童的消化道中,不僅菌體大不相同,可能還造成異常。
自閉症病情複雜,但有三項標準特徵:與人溝通不良、參與社會有障礙及行為不斷重複。在自閉症的一端,患者不太合群,顯得笨拙,但在很多狀況下又十分聰敏;而在自閉症的另一端,患者心智嚴重失能,行為有諸多困難。
自閉症兒童最常訴苦的症狀之一,便是肚子疼,在某些研究裡甚至九成病童受苦於此。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指出,自閉症兒童長期腹潟或便秘者,是正常孩子的3.5倍。
按這些線索,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學者們分析有無自閉症兒童的糞便樣本,研究其中的菌類。結果發現有自閉症的小孩,腸胃道微生物群的種類少得多,可能因此容易受致病原攻擊而得病。其他研究也證實,自閉症患者的消化道微生物群,其種類及數量,與沒自閉症的人相比,差別極大。
受腸胃菌影響 小鼠出現自閉症狀
但腸胃道微生物群便是自閉症的病灶嗎?更早研究指出,妊娠期間感冒的婦女,生下自閉症小孩機率會加倍。加州理工博士後研究學者蕭夷年據此改造小鼠而進行實驗。雌鼠被施打仿病毒後,生下來的小鼠有自閉症類的症狀如焦慮、冷漠。
小鼠接下來發展出「腸漏」症狀,也就是腸胃細菌造出來的分子流到血液,可能也到腦部。這種狀況也在自閉症兒童找得到。
但這些腸胃菌怎麼影響行為?蕭夷年分析小鼠的血液,發現4苯酚硫酸鹽(4EPS)含量高出整整46倍。4EPS係由腸胃菌製造,相信是由小鼠的消化道而來。此外,如果把4EPS注射到健康小鼠體內,牠們就更為焦慮。有自閉症的人類病患也找得出類似分子含量大為提升。
益生菌療法 有效減輕小鼠焦慮
蕭夷年接下來在小鼠食物裡摻進脆弱類桿菌這種已知可以治療小鼠腸胃毛病的益生菌,結果令人大吃一驚。五個星期後,學者們發現「自閉」小鼠的腸漏封了起來,血液裡的4EPS數量大減,看來更像健康的老鼠,內外皆然。學者們發現如此治療後,有病小鼠的腸胃道微生物群不僅更像健康鼠,同時焦慮降低、不再做重複行為如一直挖東西,另外更能溝通。
只是,小鼠群所住的籠子如果有新的小鼠加入,牠們的反應依然冷漠。賓州大學生物學教授艾伯(Ted Abel)表示,可見蕭夷年等人的研究結論實在有侷限,畢竟自閉症主要問題就是無法合群互動。因此,除了脆弱類桿菌,可能還必須合併其他治療,以改善社交障礙。
蕭夷年則表示,益生菌可能只有益於腸胃道不適的那群自閉症病人。而且,唯有臨床實驗後才能得知,這種治療法是否也適用於人類。
研究自閉症 腸胃道微生物很關鍵
雖然如此,愛爾蘭科克大學解剖學及神經科學教授克里安(John Cryan)表示,專研自閉症的學者不該低估腸胃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2011年他的團隊就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論文,指出餵食益生菌的小鼠較不焦慮,體內也減少製造壓力荷爾蒙,學界應對自閉症生物相做更多研究。
只是,對罹患自閉症的人及其家人,就算補充療法只適用於某一群患者,在治療上都算邁進一大步。蕭夷年表示,研究成果叫人震撼,想到改變腸胃道菌體,或許就能改善一種經常被視為無可救藥的病症,實在不可思議,也真是一大進展。(首圖為飾演《宅男行不行》高功能自閉症主角的演員Jim Parsons。東方ic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