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丁大能,原就讀台北商業大學五專部財稅科2年級。去年夏天升專三前夕,他捺不住對攝影的熱愛,轉學考上「台北市影視音實驗教育機構」,雖降級兩年,但他自信滿滿:「財稅科是符合社會期待的科系,但我喜歡的是電影。為了TMS,我人生第一次休學、降轉,幸運的是,這裡所學與我期待的很接近!」
暖熱天氣中來到公館的「寶藏巖」,這裡有開放式的台北國際藝術村、外省移民舊房舍、還有TMS校舍,彼此錯落。
TMS是一所沒有教科書、不受課綱約束,旨在栽培影視音幕後人才的實驗高職。校方接待人員是學生謝盈方,穿著黑色T恤、笑容比冬陽更暖;她秀出名牌、自我介紹後,領來客拾階而上,到半山的台北國際藝術村展覽空間與校長小野見面。
TMS是一所沒有教科書、不受課綱約束,旨在栽培影視音幕後人才的實驗高職。
16歲的謝盈方以「TMS媒體公關社」成員身分接待媒體,媒體公關是她的社團學習,而展覽空間裡陳設的「PUZZLE拼圖詩x攝影文學展」,則是她與同學們在TMS就讀的一學季(10週)中,經由文學、攝影課的觀察和實作,以詩與影像捕捉的寶藏巖印象。TMS不限形式的學習,從一進入這裡就感受得到。
TMS由台北市文化局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共同創辦,是全台首創的影視音教育實驗機構,亦是北市長柯文哲「推動多元實驗教育」政見的落實;時任文化局長的倪重華出身音樂產業,考量北市擁有全台最多影視音資源,於是開辦TMS。
這所體制外的學校,沒考試、沒固定課綱、自編教材,甚至電影院也是學習場所之一。就讀3年後教育局將核發「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完成證明」,等同高中學歷。
這裡的優勢,是能打破產、官、學的藩籬,讓學生盡情參與各項豐富的學習資源。
TMS籌備一年,去年6月招生、9月開學,創校校長是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小野(李遠)。首屆的41名學生來自不同背景:專科降轉的丁大能、國中應屆的謝盈方,還有從體制外的華德福學校畢業、每天從宜蘭通車三小時上學的陶陶。如何讓學生自由適性地學習,考驗著老師與校方的課程安排。
小野是知名作家、編劇、製片,曾任華視總經理、台北電影節主席,輝煌的影視資歷,為學生爭取不少珍貴資源,觀摩金馬獎頒獎典禮彩排時,學生能進入轉播車,由導播解說;甚至請到以《亞果出任務》獲奧斯卡音效剪輯與混音兩項提名的資深收音師傅理閣,免費來校座談,並提出音效課程建議。
TMS的優勢,是能打破產、官、學的藩籬,讓學生盡情參與各項豐富的學習資源。
TMS的發展模式如果成功,等於開先例,將鼓勵更多人進入技職教育。
這樣的專業訓練,為台灣的影視音產業未來,投注了希望;雖然才開辦近5個月,學生表現卻是一個又一個的驚嘆號。去年11月,僅學習兩個月的41名高一學生分成六組,在3天中,集體創作出6部關於北市6大街區的影像故事,而且還得幫指定組側拍一支紀錄片,等於一組要交出兩支作品,從企劃、拍攝到後製,全都得自己搞定。
受訪的5位學生,說起一心想進入影視音產業的夢想,洋溢著興奮之情,其中四位希望畢業後能直接進入職場,而這也是TMS的目標。
小野表示,以前許多人高職或五專畢業就開始工作,後來教育體制將大多數的高職、五專升格為大學,摧毀了台灣技職教育。TMS的發展模式如果成功,等於開先例,將鼓勵更多人進入技職教育。
對實作課程感觸很深的羅鈺翔說,因想學影片製作,曾在高職多媒體設計科就讀,但高一整年都在上色彩原理、基本設計等紙上學科,校方無非就是希望學生升學。羅鈺翔寧可放棄一年的時間,降轉進入TMS。
培養影視音人才不能只重技術,還要重視人文素養、國際觀和自主學習的行動力。
蓄落腮鬍、戴金邊眼鏡的陳怡光,說話時永遠掛著笑容,他和波蘭老婆的著作《我家就是國際學校》,讓他受封「自學教父」,目前為TMS主任,負責課程規劃,「TMS最重視自學課,學生自行規劃學習目標,每週報告進度,老師則從旁協助。」強調培養影視音人才不能只重技術,還要重視人文素養、國際觀和自主學習的行動力,讓學生提早清楚「喜歡看」與「喜歡做」的區別,「比起念完大學仍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如在高中階段就清楚方向。」
以一口氣選修攝影、音樂、燈光3項的學生陳秋慧為例,16歲的她對推廣台語有使命感,於是在「自學課」規劃介紹台語的短片;她除了得學會拍攝、配旁白,還要為影片製作台語羅馬拼音的字幕,不只學習影像紀錄,還得吸收台語文相關知識。從自學中結合影視製作,逐步探索感興趣的科目。
TMS成立至今近五個月,小野感受最大的是,當教育形式建立起來,學生自然而然能從中學習。在傳統教育體制長大、又是師大出身的小野坦言,至今仍會做考試的惡夢,但TMS的學生不受分數排名綑綁,在成果發表會上更能誠實地接受自己,「一開始我期許學生自愛、自律、自學,沒想到看到的是自在。」
在TMS學生的「PUZZLE拼圖詩x攝影文學展」中,文學導師吳俞萱以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的名詩〈天真的預言〉(Auguries of Innocence)為題,讓學生由詩與影像再詮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境界。
從自學出發到影視音技職教育的實踐、生活美感的培養,從每一名TMS的學生身上,我們似乎也能看見台灣影視音產業的預言:只要用心體會細微,便能從中發現熱情,找到未來的新契機。
自學教育 原來如此
- 定義:正式名稱是「非學校教育」,指不進入學校系統的學習。在台灣可分為在家自學、團體自學(3人以上或30人以下)及機構自學(由非營利法人設立,在學校以外固定場所學習)。
- 補助:政府對高中階段的自學補助,等同私立高中職,國中小階段則無補助。
- 條件:家長得向戶籍地教育主管機關申請,提出實驗計畫,每學年提出年度學習成果報告。
- 台灣自學人數:超過3,400人(教育部104學年第一學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