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萬壑裡的農村、海風吹拂的漁村,以往給人只宜終老、留不住年輕人的感受。現在,現代化程度最高之一國家的日本卻出現年輕人樂於下鄉的趨勢,日本企業終生僱用制式微固然是最主要原因,但年輕人愛上自然景致,感受到重新開始的潛力,也是潮流的重大推手。
《日本時報》報導,以日本海濱的新潟縣池谷村為例,它處於群山森林之中,10年前只剩6戶人家、13位居民,很多村民年紀超過65,本已接近消失。2004年當地更受強烈地震侵襲,道路及農田損壞。現年80歲的曾根先生回憶說,當時村民曾集會,討論要不要拋棄祖傳土地及社區,遷居他地。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年輕志工因地震來到池谷幫忙,盛讚村落之美,讓村民精神一振,而且最後有一戶人家與幾位單身人士搬到該社區,人口數在2016年增到24。
今年29歲的佐藤小姐便是其中一例。她表示,當初她來幫忙村民農活,慢慢了解種田人的生活方式、哲學及文化,還有形塑池谷社區的價值,最後愛上當地。6年前她由東京一所大學畢業,推辭掉廣告公司的工作邀約,來到池谷務農。
佐藤表示,她聽一位村民講,莊稼不騙人,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這句話讓她刻骨銘心,認為這些價值與哲學太珍貴,不願它們消失。於是她先搬到一所廢棄小學,住了2年半,向曾根先生學種稻子及其他蔬菜。克服種種困難,如今佐藤已擁有1公頃梯田及10畝菜田,還嫁給當地男子,生下女兒。
志工及新搬到池谷的人不僅讓原來村民精神一振,還帶來新的生財想法,讓社區恢復活力,比如當地目前已推出自己品牌的白米,賣得的價錢要比由農業合作社統一收購來得好。
設在東京幫忙有意遷居鄉間民眾的非營利機構負責人高橋寬表示,池谷社區絕非特例。大家印象中,搬到鄉下的都是退休長者,但最近7、8年大為改觀,年輕有能力有幹勁的人正轉往鄉間,而且取得成功。他指出,近幾年造訪他組織的人數大為增加,其中很多人都在二旬、三旬、四旬之齡,占總諮詢數的70%。
日本政府2014年調查指出,目前有大約40%的人有興趣搬出東京,轉往鄉間,原因在尋求步調較慢的生活方式、較好生活品質等等。
高橋認為這些趨勢反應日本終生僱用制的崩潰,臨時工大為增加,就算在大企業服務也不再保障工作安全或令人滿意。當然2011年福島核電廠事故也讓現代、便利科技的負面曝露無遺,促使日人追求永續生活。
很多人顧慮搬去鄉下後找不到工作。但佐藤小姐表示,以自己由池谷當地學到的體悟,工作不光是由別人給的,自己也可以創造出來。鄉村有彈性,可以適應多種經濟狀況,同時還能緊守自己的生命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