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6 07:00 臺北時間

為社會議題發聲 公視拍電影重擊新能量

mm-logo
娛樂
透過綁架撕票呈現的《濁流》,由張睿家(左)詮釋年輕美好的未來,最後卻只能亡命一搏的悲哀。(公視提供)
透過綁架撕票呈現的《濁流》,由張睿家(左)詮釋年輕美好的未來,最後卻只能亡命一搏的悲哀。(公視提供)
公視是台灣少數不受收視率操控的電視頻道,其中「戲劇節目」和「紀錄片」為重要的兩大製播項目。可惜公視長期未以特定議題與類型的方式徵案,漸漸失去引領話題的優勢,偶爾才有如《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這類拿下5項金鐘獎肯定,又符合公視「關懷年輕人」議題的戲劇作品。
所以今年公視推出全新平台「新創電影」,首波就以「青年貧窮」為議題徵案,推出「後青春 希望無窮」專題影展主動出擊,寄望「新創電影」帶給新世代導演與觀眾新的憧憬。
戴著老花眼鏡的老木工,前陣子心臟病發,健康狀況不佳,醫生認為他短期內應靜養。評估傷殘補助時,他卻被判資格不符,社工告訴他得繼續找工作,否則福利津貼將被凍結,頂多只能領求職補助零用金,還得自行上網申訴,但他這輩子從沒碰過電腦…
公視沒有商業台的收視壓力,成立「新創電影」這個平台,期待打開更自由且關注社會脈動的戲劇空間。
這是2016年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我是布萊克》的情節。長期關懷政治社會的英國導演肯洛區,透過「勞工」的視角,帶領觀眾理解社福制度設計的矛盾、官僚體系的無能,及資源分配的不公。影片描述勞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窘境,寫實又諷刺,它卻是英國公視BBC投資拍攝的電影,探討的議題同樣受各國公視關注。
英國公視BBC投資的《我是布萊克》探討社福制度問題,是世界各國公視都感興趣的題材。(傳影互動提供)
1998年成立的台灣公視在戲劇節目上有「學生劇展」「人生劇展」兩大平台,每年固定徵案(對外公開徵選案件),口碑不俗,長期以來卻沒有新突破。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形容:「可以把這2個平台想像成廚房,如果廚房規格不變,作品就可能被框框限制,長期下來,很難開創不同的類型、拍攝手法和技術。」
因為公視沒有商業台的收視壓力,所以才具有主導議題、支持新導演等優勢。為了善用優勢,所以成立「新創電影」這個全新平台,期待打開更自由,且關注社會脈動的戲劇創作空間。
於蓓華認為,任何議題都得從劇本發想開始,「各國公視每年都會就重大議題開發戲劇題材,尋找合適的導演,BBC FILM投資的《我是布萊克》就是如此。肯洛區作品向來關懷政治及經濟上的弱勢,這也是公視在戲劇上重要的任務:和社會對話,討論社會關注議題。」
「新創電影」打出的第1個系列為「後青春 希望無窮」專題影展,希望以「青年貧窮」議題,吸引各界關注討論,並主動尋找合作導演,就此議題發想創作。
台灣有太多故事沒被拍出來,例如921地震、李師科搶案、遊覽車翻車等,若從議題導向去開發是有機會的。
這次公視與光點華山合作的「後青春 希望無窮」專題影展,導演是曾在公視「學生劇展」「人生劇展」都有突出表現的7年級生曾英庭與莊絢維。曾英庭去年以人生劇展《衣櫃裡的貓》入圍9項金鐘獎,這次以灰色詩意寫實手法執導《最後的詩句》,談論青春愛侶歷經3次政權更迭的成長與夢想的幻滅;以冷硬風格見長的莊絢維,則透過綁架撕票的《濁流》,詮釋原本年輕美好的未來,最後卻只能亡命一搏的悲哀。
灰色詩意寫實手法的《最後的詩句》,談論青春愛侶歷經3次政權更迭的成長與夢想的幻滅。(公視提供)
為了打響「新創電影」平台,公視特別請侯孝賢站台支持,也就警匪、犯罪、懸疑、驚悚四個類型,徵得了《林投記》《再看我一眼》《乒乓》《魚男》4部作品。於蓓華將「新創電影」比喻為產品研發實驗室:「我們努力與業界合作,找出新的可能,累積經驗。」雖然目前每部徵案的預算僅有400萬元,「這是第一次嘗試,我們看看約90分鐘的影片能做到什麼程度。」
於蓓華坦言資源有限,希望在既有基礎上,一步步做不同嘗試,「以練習累積經驗,4個劇組就有4種經驗。公視想要有開創性,就要承擔可能失敗的風險,但做一次不夠,要長期做,才能累積。」未來的徵案類型會換,可能變成愛情、歌舞、喜劇、賀歲等,儘管無法有大規模場景和大明星,仍希望能拍出符合公視價值的作品。
侯孝賢力挺公視的「後青春 希望無窮」專題影展,3月1日在記者會上勉勵新導演拍出打動人心的故事。
不少成功賣座的電影都與社會議題有關:《屍速列車》將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以商業手法反應;《熔爐》將真實的犯罪案件,以張力十足的手法呈現。於蓓華舉例,「議題貼近市場,就容易引起觀眾共鳴。台灣有太多的故事和題材沒被拍出來,例如921地震、李師科搶案、遊覽車翻車等,倘若從議題導向去開發是很有機會的。」
「新創電影」打破只在電視播出的模式,會先在光點華山電影館放映,接著在網路O.T.T(over-the-top)播放,最後才於公視播出。與光點華山合作,目的是讓導演與觀眾體驗有別於電視小螢幕的電影大銀幕規格,也將安排座談,讓新導演學習與觀眾溝通,直接了解觀眾想法。於蓓華強調:「過去電視台不可能這樣嘗試,但公視有各種可能性,希望能打開業界對公視的想像。所以公視不只是獨資,也開放合製,且不排除國際合製。」
影視作品 改變社會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