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韓劇《巴黎戀人》被南韓觀眾票選為年度最受喜愛電視劇第一名,也是當今南韓身價最高編劇金銀淑嶄露頭角之作。當年播出時,收視率不僅超越《大長今》,第七集突破40%,結局更創下56.3%的高收視率,成為膾炙人口又叫好叫座的「國民電視劇」。
當時,南韓影視圈將《巴黎戀人》的成功,歸功於邊拍邊播:整齣《巴黎戀人》的故事結構,原是女主角金廷恩所寫的劇本,男主角朴新陽只是她寫在劇本中的人物,由於觀眾強烈要求兩人能在一起,最後電視台便順勢將結局改成兩人在現實中再度相遇,創造驚人收視率。
「因為《巴黎戀人》太受歡迎,各大電視台從此決定每部劇都採邊拍邊播方式製作,直到《太陽的後裔》出現為止。」曾任南韓文化內容振興院(KOCCA)電視劇故事創作方法諮詢委員的鄭淑,說出韓劇十幾年來為何堅持邊拍邊播的原因。
《巴黎戀人》太成功,各大南韓電視台從此決定每部劇都邊拍邊播,直到《太陽的後裔》出現為止。
《巴黎戀人》收視率太高,廣告時段還因此被封為「巴黎時間」,意謂廣告費相當昂貴。當時眾多廠商不惜出高價買廣告,讓一向只在每集戲劇播出前、後播廣告的SBS電視台慣例,破例在播出中安插廣告,賺進大筆廣告費。之後這種插播廣告演變為「置入性行銷」:戲劇邊拍邊播,待收視率起飛、吸引廠商下廣告,劇組便能在拍攝時置入大量商品,比單純播廣告更有效果。
有30年編劇資歷的鄭淑認為,像《巴黎戀人》這樣因內容與觀眾產生雙向溝通,導致結局改變、拉高收視率的戲劇尚有《大長今》及《愛在哈佛》,例子其實不多,「觀眾的反應與喜好固然重要,但邊拍邊播就能創造收視成功的關連性,仍僅止於參考。任何一部戲在製播前,故事必須十分明確,劇情不能偏離主軸,這才是最重要的。」
過去電視劇的內容偏單向性,但隨著時代科技進步、網路普及,觀眾不再被動收看,而是主動尋找想看的內容,製作單位、觀眾都能透過SNS(社群網路服務)雙向互動,也讓「邊拍邊播」的優勢漸漸減少。
2015年4月起,中國廣電總局施行「限外令」,規定引進劇必須遵守先審後播,加上審批,前後至少要審3個月,造就《太陽的後裔》成為自2004年以來首部「先拍後播」的韓劇。
由於不是邊拍邊播,不少廠商對提前置入《太陽的後裔》有疑慮,讓此劇製作成本高達新台幣3.8億元。還好該劇創下平均26.27%的高收視率,直接或間接為南韓帶來近新台幣300億元的經濟效益,不論在收視、廣告、置入都取得佳績,這樣的結果又讓電視劇爭相效法「先拍後播」。
隨著科技進步,製作單位、觀眾都能透過社群網路雙向互動,也讓邊拍邊播的優勢漸漸減少。
去年南韓各大電視台共推出一百部戲劇作品,除《太陽的後裔》外,先拍後播的還有《任意依戀》《步步驚心:麗》《灰姑娘與四騎士》《我家也有大明星》《花郎》《師任堂》6部,其中由美國環球影業南韓分公司投資的《步步驚心:麗》製作費甚至多達新台幣4.4億元。但以上這些戲劇在南韓播出時,收視皆不理想,僅在10%上下。
為此,MBC、SBS、KBS南韓三大無線電視台對「先拍後播」方式多採保留態度,尤其拍攝時若沒有口碑與收視數據支撐,很難吸引廣告商與廠商置入,投資風險高,因此「邊拍邊播」短時間內不會改變。
不過,因應中國市場死灰復燃的「先拍後播」,無形中已成為趨勢,尤其深受A咖演員的喜愛,讓他們願意從大銀幕回到小螢幕。
「先拍後播」優點不少:編劇有足夠時間打造最完美劇本、讓演員了解故事全貌、後製時間夠充裕,尤其大牌演員們不用再熬夜趕戲、軋戲,更能拉長播出前宣傳預熱話題的時間。
像裴斗娜、林秀晶、孔劉等級的大明星紛紛投身小螢幕,2017年至少會有10部韓劇選擇先拍後播。
籌備3年、同樣出自編劇金銀淑筆下,製作費新台幣30億元的夯劇《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在劇本完成後以「半成片」方式進行,亦即先在加拿大拍完開場與結局,其餘部分再因應「置入式廣告」需求邊拍邊播。雖然已經不是百分之百的「邊拍邊播」,密集沉重的拍攝行程仍讓孔劉、李棟旭兩位要角掛點滴,也再次印證孔劉5年來拒拍電視劇的原因:「身為演員,我想展示最佳狀態,但邊拍邊播的作業方式,讓演員經常得趕時間拍攝,令人害怕。」
為了爭取像孔劉等級的大明星投身小螢幕,以及赴海外拍攝製造新鮮感與話題,2017年至少會有十部韓劇選擇先拍後播。如近五年來成功培養年輕收視族群及有穩定廣告收入的tvN有線電視台,已開始逐步採用「先拍後播」,吸引電影咖裴斗娜、曹承佑點頭主演《秘密森林》,造成大牌演員回流小螢幕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