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豬哥亮,台灣沒有只靠個人魅力就可以讓電影賣座的明星,只有回到電影本質,先發掘好看的故事劇本,輔以優秀製作與表演搏出口碑與票房,比較實在。
豬哥亮今年賀歲片《大釣哥》票房大不如前,6700萬元和以前《大尾鱸鰻》的4.13億元不能比,但今年過了快半年該片仍是最賣座國片!甫下檔新導演程偉豪的驚悚類型片《目擊者》,攝製用心口碑好,卡司有許瑋甯、莊凱勛、柯佳嬿、李淳等人,宣傳一波波非常賣力下,票房仍只5300萬元。
其實5、6000萬元票房以台灣而言算是很不錯,如果成本不超過新台幣5千萬元又有輔導金補助,基本上可立於不賠之地,加上電影品質好,投資面上有光還可能賣外埠。有些電影明明進不了大陸市場,成本依然高達7、8000萬元以上,無非想賭一賭有沒有運氣在台灣大賣。到底什麼元素能讓電影大賣?
難道是天王或小鮮肉?在大陸拿下新台幣40億元票房的《老炮兒》,電影裡除了馮小剛主演,還找了現下最紅的小鮮肉吳亦凡、李易峰甚至兩個鏡頭的TFBOYS,電影最終大賣後,導演管虎覺得還是馮小剛的角色引起共鳴,「我覺得是故事人物的血性打動了觀眾。」
一部電影能令觀眾看到熱血沸騰,的確是賣座元素。有人覺得台灣沒有娛樂市場、藝人沒有舞台,是因為舞台都給了意識形態,當群眾的熱情都被政治、藍綠等議題消蝕殆盡時,很難勾起大家對影視的興趣。
話雖沒錯,但真正好電影是不會寂寞的,例如《陣頭》掌握熱血元素大賣新台幣3.17億元,導演馮凱下一部《神廚》少了熱血元素票房的確也有差;《賽德克.巴萊》和《KANO》都有熱血元素也大賣,擅長操作觀眾熱血情緒的魏德聖,今年新作《52赫茲我愛你》類型不同,票房也差一截。
熱血電影有很多種,最重要還是劇本好,近日印度片《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風靡全世界,這部表面爭冠軍的熱血電影,還有為女權發聲的社會批判,父女情、姐妹情、年輕人追逐理想的付出等等,能引起共鳴的族群甚多,也是近期極少數零負評、看過的人都喜歡的電影。該片在台灣上映2個月,票房已超過新台幣1.36億元,大陸也逆勢上揚愈賣愈好的超過新台幣34億元(約人民幣7.82億元 ),果然真正好片是可以挖掘出大家深藏心底熱情的。
最近鄒兆龍來台演《角頭2》,許多人都以《九品芝麻官》裡的「常威」稱呼他,而元秋更是被大家當成「包租婆」(《功夫》)代言人,當然還有本已知名卻因為和周星馳合作而成為經典角色的吳孟達、羅家英等人。
不管是熱血片或喜劇片,唯有劇本出彩,角色才能勾住人心。
豬哥亮一代笑匠辭世,他的魅力在他個人,他的風格能模仿卻無法取代,觀眾對他的喜愛很多都連結著和上一代的情感。傳奇落幕,無論是草根文化還是低俗笑料,大家也不用再糾結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