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風雲1》(Battlefield 1)是一款由EA DICE製作,EA發行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為《戰地風雲》系列的第13款作品。本作首次將遊戲背景設定在第一次事件大戰時期,讓玩家可扮演不同陣營的軍人,體驗20世紀初的各項兵器,如第一次參與大型戰爭的陽春坦克、戰鬥機,以及最為後人詬病的毒氣等。
遊戲在2016年10月底登陸PlayStation 4、Xbox One以及Microsoft Windows三平台(對、Mac沒好玩),預告片於同年6月在YouTube釋出,一周內即累積百萬個「like」,成為YouTube上最受歡迎的預告片。至今已累積5千萬的觀看次數,和超過2百萬個like,發行後媒體評分也都十分討喜,IGN給了9分,Metacritic平均給了88分,可見全球玩家對本作之期待與喜愛。
DICE的社群經理Dan Mitre在推特上公布一張《戰地風雲1》的最新宣傳海報「以沙皇之名」(IN THE NAME OF TSAR),一位剽悍的光頭女兵,肩背步槍,手持左輪手槍,在戰火中佇立,這是俄羅斯在一戰期間組成的「婦女敢死營」成員。
為了回覆這位不知道是反串還是崩潰的玩家,我們稍稍回顧一下俄國的一戰歷史。
1914年,俄羅斯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村婦雅什卡收到丈夫戰死的消息,拍了封電報給沙皇,請求赴前線作戰為丈夫報酬,沙皇允諾。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沙皇退位,俄軍軍中的反戰情緒高漲,雅什卡又寫了封信給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請求組織「婦女敢死營」到前線參戰以激勵軍心。這批敢死營的女兵勤於訓練、驍勇善戰,每人備了一顆氫化鉀決心不投降。同年二月革命,布爾什維克軍事政府下令解散婦女敢死營,雅什卡因不配合新政府而遭到逮捕。雅什卡逃亡美國2年,後趁著俄國內戰回國,最後被槍決。婦女敢死營前後吸收3千多名女兵,因剽悍不願投降死傷慘重,除了敢死隊,投入二線的女性也不少。二戰時更有女性駕駛坦克和戰鬥機,以狙擊槍掩護隊友。這樣的「史實」還不夠讓女性士兵出現在「遊戲」中嗎?
除了在推特上的宣傳海報,DICE另外發公告表示這次的資料片「以沙皇之名」,將會新增女性偵查兵的角色,並在俄國DLC(俗稱下載包)中追加4張地形地圖,讓玩家更深入的體驗一戰史實。
曾有研究報告顯示,遊玩暴力或戰爭遊戲的玩家,容易出現性別歧視與正當化騷擾女性的行為,這項研究的共同執筆人Laurent Begue教授表示:「性別歧視已透過廣告、電視和電影中滲透日常,電玩也不例外」「女性經常在電動遊戲中扮演著被動的角色,不是被解救的人物,就是次要人物,或者被征服的對象」。
社會學家Katherine Cross在《賽博格的倫理學》中寫道:「雖然虛擬世界並非真實的,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中的性騷擾也不能相提並論,但這並不意味不會對人帶來影響。這些遊戲是由男性所開發的,這可能導致他們在設計時較少考量到女性的需求。」即便玩家的性別比已經逐漸平衡,遊戲開發商還是傾向以男性需求為遊戲設計重點,遊戲廣告中女模的清涼扮相,和大多遊戲中女性角色的被動性,增強錯誤的性別歧視。
維基百科甚至有一條目叫做「電子遊戲中的性別歧視主義」專門論述在遊戲中的性別不平等。這樣的歧視導致在遊戲業界中發生各種令人鄙夷與不可置信的性騷擾事件,以女角進行遊戲的玩家,被其他男性玩家搭訕是常有的事,曾有玩家抱怨自己在遊戲中被其他男性角色「貼」、跟蹤並做出猥褻動作,但因為被騷擾的是虛擬角色,她雖感到不舒服,卻也求助無門,最後只好退出那個遊戲。另外也有女性玩家Jordan Belamire在體驗VR遊戲時,遭到男性玩家伸手襲胸及下體,儘管只是虛擬實境,也對該名女性造成偌大陰影。當她在網路上分享這段經歷,有些人覺得她小題大作,「只是遊戲又不會怎樣」,這樣的留言者中有男有女,讓她感到十分噁心。
這次《戰地風雲1》的女兵擴充,也讓筆者再次看見這些惡意,這個世界並沒有我們想的這麼美好,性別意識也從未真正普及,以為自己超進步超友善的沙豬大有人在(不分男女)。遊戲界的性別歧視仍存,又因為遊戲界的特殊生態,讓這些歧視顯得理所當然,「幹嘛這麼認真?」遊戲應該是要讓人快樂。是的,正因為遊戲是要讓人快樂,而遊戲內的性別歧視讓一定的玩家群體不快樂、被侵犯、排除,所以我們更應該認真地看待這件事,讓電玩遊戲和社群能夠更多元、友善,讓每個人都能在遊戲中真正的快樂。
按讚加入《鏡漫遊》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ACG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