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盛的棕櫚樹後方,空襲投擲的炸彈升起大片黑色濃煙;坦克車轟隆駛過清真寺前方,在已成廢墟的街道上,子彈如雨下。
自5月底戰事爆發以來, 馬拉威的20萬居民幾乎已全數逃離,僅剩300-600位居民還被困在城裡,成為伊斯蘭激進組織的人質,甚至是人肉盾牌。
截至6月13日,共58名士兵戰死,202名恐怖分子遭到殲滅,另有至少26平民死亡。然而估計,目前仍有約500名激進份子控制了部分城區。
菲律賓軍事官員說,激進份子的主要目標是在馬拉威市政廳前升起伊斯蘭國的黑色旗幟,正式將哈里發國領土擴大至東南亞。馬拉威 是以穆斯林人口為最主的菲律賓最大城市。(哈里發國,是追求建立一個以伊斯蘭國的極端觀點所詮釋的伊斯蘭教法為基礎的國家。)
引領馬拉威叛亂的主要有兩個團體:伊斯蘭武裝團體──摩洛人分離組織阿布薩亞夫(Abu Sayyaf,阿拉伯語意指「持劍者」),和馬巫德集團(Maute Group)。
ABS CBN新聞取得的新聞畫面,內容是阿布薩亞夫首腦哈皮隆(頭綁頭巾者)策畫馬拉威攻城行動。
阿布薩耶夫長期以來的領袖,51歲的哈皮隆(Isnilon Hapilon)去年被伊斯蘭國任命為東南亞的埃米爾(Emir,部分穆斯林國家的統治者)。他是美國FBI的頭號恐怖分子通緝要犯, 懸賞獎金 500萬美元。哈皮隆原本以民答那峨的巴西蘭(Basilan)島為根據地。
穆斯林僅占菲律賓人口約5%,民答那峨島上穆斯林比例則高達20-40%。普遍的貧窮、多數地區目無法紀,給了伊斯蘭國一個見縫插針的絕佳機會。
此地向來是叛亂的溫床,不少武裝團體都不受政府控管,自行其是。杜特蒂前任的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曾尋求和穆斯林激進團體達成和平協定,談判自2015年停擺後,一直陷於僵局。
在哈皮隆受到IS任命後,很多派系都集結在他的羽翼下,尤其是馬巫德兄弟檔Omar Maute和Abdulla Maute領導的馬巫德集團(Maute Group),這對兄弟在中東受教育,以馬拉威為根據地。
9月間達沃市奪走15條人命的市集爆炸案,據信,馬巫德兄弟正是幕後元凶。
曾向杜特蒂求和
事實上,去年,在菲南與政府軍作戰的馬巫德集團,曾經向杜特蒂政府求和,要求停火。杜特蒂斷然拒絕。
「他們說,他們將進入馬拉威,放火燒了整座城,我說,悉聽尊便。去啊!」杜特蒂去年12月嘲諷道。
「這是杜特蒂典型的虛張聲勢,」前總統艾若育(Gloria Macapagal Arroyo)的國家安全顧問Roilo Golez說,「是他恫嚇反對陣營的方法,多數時候都有效。」
但對付民答那峨的伊斯蘭激進份子,這招似乎並不管用。
5月間,菲律賓軍隊接獲線報,指哈皮隆離開巴西蘭、抵達馬拉威,加入馬巫德兄弟的行列。但當士兵突襲據信哈皮隆窩藏的民宅,希望捉拿他,好向FBI領取500萬美元的懸賞獎金時,卻發現等著他們的,是幾十名握有強大軍火的激進份子。
戰鬥就此展開。如今的馬拉威幾乎已成鬼城,這場危機,也成了杜特蒂領導能力的最大考驗。他是菲律賓第一個來自民答那峨的總統,去年競選時,還開出了讓和平降臨民答那峨的支票。
然而,上任以來雷厲風行掃毒的杜特蒂,已造成8000多毒販和吸毒者死於警察和法外殺戮之下,但他對南部肆虐多年的威脅突然白熱化,顯得毫無準備。
「這個政府對於ISIS和相關團體日益壯大這個事實,根本拒絕面對,」專研東南亞安全議題的華盛頓國立戰爭學院(National War College)教授Zachary Abuza說。
馬拉威圍城三星期了,政府軍仍無法擊潰激進份子,但表示已清剿了全市九成地區,然而激進份子仍盤據在市中心三個區域,和受困其中的平民百姓混雜在一起。
5月23日,杜特蒂在宣布民答那峨實施戒嚴令60天,並兩度訂下最後期限,要軍隊收復馬拉威,其中一個期限是6月12日菲律賓獨立紀念日,結果未能落實。杜特蒂甚至缺席了獨立紀念日當天的相關慶祝活動,理由是身體不適。
馬拉威的危機,首次讓菲律賓一如利比亞和阿富汗,成為伊斯蘭國尋求攻城掠地、建立哈里發國的國家,也代表這個恐怖團體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正進一步擴張。
伊斯蘭國呼籲那些無法抵達敘利亞的戰士加入菲律賓的戰鬥行列。在馬拉威被殲滅的激進份子當中,國籍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車臣、葉門和沙烏地阿拉伯。
區域安全堪慮
對此,美國憂心忡忡,月初在新加坡舉行的區域國防安全會議上,菲南的局勢理所當然成為首要課題。
「如今,我們必須一致行動,預防這股威脅擴大,」美國國防部長馬諦斯(Jim Mattis)在會議上說。「否則,本區長期的區域安全將面臨風險,經濟動能也將受損。」
但專家說,即使最後菲國軍方平定了這場動亂,收復馬拉威,可能仍會吸引新的戰士加入,也包括對和平談判幻滅的伊斯蘭團體。
「如果杜特蒂不加以處理,這個問題會繼續發酵很長一段時間,」國立戰爭學院的Zachary Abuza教授說。民答那峨「不受管束的地區對整個區域的安全都構成威脅,而非只是菲律賓自身的安全威脅。」
參考來源: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半島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