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9 15:58 臺北時間

【全文】汲取台灣電影養分 陳勝吉窺探大馬社會黑暗

mm-logo
娛樂
《分貝人生》找來影后張艾嘉飾演有精神疾病的母親,真實描述大馬華人底層生活的殘酷現狀。(華文創提供)
《分貝人生》找來影后張艾嘉飾演有精神疾病的母親,真實描述大馬華人底層生活的殘酷現狀。(華文創提供)
今年金馬創投百萬首獎,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陳勝吉以第二部作品《風和日麗》再獲肯定,創下同一導演兩次獲首獎的紀錄。2014年,他以第一部電影《分貝人生》首戰創投,在台灣拿到拍片第一桶金。
2年多籌拍完成的《分貝人生》,反映了陳勝吉對馬來西亞社會的關懷,入圍本屆金馬獎新導演與攝影獎,過程中讓他更確信:只要相信自己的故事,就能找到最佳的聆聽者!

底層人物發聲者 陳勝吉小檔案

  • 31歲
  • 馬來西亞彭亨人
  •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畢業
  • 重要作品:《32°C深夜KK》2013年BMW短片競賽最佳短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剪接;《分貝人生》2014年金馬創投百萬首獎/第20屆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員、最佳攝影/第12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男演員、年度新銳攝影師、年度新銳美術/第9屆馬來西亞電影節評審推薦獎/入選第42屆多倫多影展探索發現單元/入圍香港亞洲電影節亞洲新導演/入圍第54屆金馬獎新導演、攝影;《風和日麗》籌拍中,2017年金馬創投百萬首獎
陳勝吉。
堅持創作離不開成長與社會問題的陳勝吉,憑《分貝人生》《風和日麗》分別在2014年及今年拿下金馬創投百萬首獎。而歷經2年多籌拍完成的《分貝人生》,也在世界各影展備受好評,交出漂亮成績單。
2014年,金馬創投百萬首獎首次頒給馬來西亞的提案《分貝人生》。回想3年前金馬創投頒獎那天,陳勝吉的記憶只有「很餓」「不夠錢買爸媽要的鳳梨酥」,「當晚我和監製王禮霖只想趕快結束去吃東西,沒想到就唸到我們的名字!
那年的評審是施南生、陳可辛和李烈,靦腆的陳勝吉笑說:「他們可能看到我們的『分貝』,就把獎給我們!」因為「分、貝」連在一起就是「貧」。
《分貝人生》大半年找不到導演,陳勝吉一度以為報名金馬創投也很難入選,最後卻拿到百萬首獎。
陳勝吉說:「《分貝人生》原本是描述社工幫助各個家庭解決問題的故事,但對我來說,無論走向、脈絡、結構都很老。」2012年從台藝大電影系畢業後,隔年陳勝吉回大馬找工作,一度想轉行去賣攝影機,王禮霖卻邀請他執導《分貝人生》,他拒絕多次,王禮霖仍不死心,「這部電影大半年都找不到導演,我想反正報名金馬創投也很難入選,就答應掛名。」
陳勝吉(左三)與製片劉怡航(左二)今年以作品《風和日麗》受黃渤(左一)、張家振(右二)、張家魯(右一)3位評審青睞獲金馬創投百萬首獎。此為陳勝吉兩度拿下百萬首獎。
但《分貝人生》竟入選金馬創投,讓陳勝吉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和王禮霖回到台灣,第一次體會人生被推著走的感覺。
金馬影展創投會議主要分成三大部分:「培訓工作坊」「一對一媒合會議」與「產業論壇」。在「培訓工作坊」中,大會安排四位指導老師就故事與提案給予指導,陳勝吉坦承《分貝人生》原形故事被批評得體無完膚,「讓我們思考:為什麼非得做這個故事?
評審可能看到我們的真誠,感受到我們想拍出來的決心,所以把首獎給了《分貝人生》。
事實上,陳勝吉看《分貝人生》最初版本時,就有自己的想法,於是和王禮霖選擇次要人物「阿強」,講述他發生一件事卻無法解決的過程。「當時剛好看了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的短篇小說《一件很小、很美的事》(A Small,Good Thing),講一個小男孩的媽媽為他訂了生日蛋糕,但生日當天下課回家他卻被車撞,昏迷不醒…」
陳勝吉將這個概念放進《分貝人生》,大幅修改故事,變得很短、很簡單:「第二天present(報告)新故事後,再參加一對一媒合會議三天,卻幾乎沒人對這案子有興趣。評審可能看到我們的真誠,感受到我們想拍出來的決心,所以把首獎給了《分貝人生》。」
片中男主角「阿強」到廢棄工廠,層層往上爬到蓄水池的頂樓取水(右圖),6歲妹妹也帶著寶特瓶跟著哥哥到處取水,突顯大馬嚴重的限水問題。(華文創提供)
《分貝人生》拿到金馬創投的一百萬元,卻沒有從此順遂。影帝劉德華的影視公司「夢造者」大馬分公司是最初投資者,給了前製費用,但對片中「想呈現大馬小人物無力感」的大方向有意見,翻修劇本無數次,光和陳勝吉搭檔的編劇就換了兩位,磨合6個月之後仍因理念不合而撤資,一切又從零開始。
人在大馬的陳勝吉,找回之前某一稿的故事大綱,找來當時在台藝大念書的馬來西亞編劇梁秀紅合作,兩人靠電子郵件溝通:「通常她寫完寄給我,我改完再寄給她,寫不下去才通電話,討論其他可能性,就這樣寫了7、 8個月才完成。
《分貝人生》劇本改了五十幾稿,因為陳勝吉在創作過程中喜歡邊勘景、邊寫劇本,選角時更堅持與每個演員聊天,再照演員特質修改,讓角色貼近演員:「我喜歡本色演出,相信真實比表演來得好。」
陳勝吉想趁年輕,還有體力、想法,拍關注自己生活土地的故事。
陳勝吉家境窮困,念台藝大時得不停打工,因此認識了燈光師葉明廣,之後多次擔任葉明廣的燈光助理,陸續參與鄭有傑編導的《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魏德聖短片《登場》、陳和榆短片《神算》等多部戲劇及電影。葉明廣也成為《分貝人生》的班底。
擔任燈光助理期間,陳勝吉從葉明廣身上學到對燈光、戲劇的看法,也了解「電影迷人之處不是可以看得多清楚,而是發掘看不到的地方有多少想像的空間」,所以拍《分》片時他格外不愛打燈,希望燈光有多遠就離多遠。而入圍此次金馬的台灣攝影師陳克勤,則是他2011年在公視短片《緝凶》劇組工作相識,他覺得陳克勤積極、不停探索攝影的可能性,是《分貝人生》攝影的不二人選。
《分貝人生》在吉隆坡新舊交替的城市富都取景,出身技術組的導演陳勝吉(中)對所有細節都親力親為。(摩爾娛樂提供)
在台灣接受大學教育與跟片,打開我的視野,也看到熱誠、謙和的工作態度。」集結台灣電影人給予的養分,陳勝吉創作出屬於大馬華人情懷的故事《分貝人生》,呈現當地犯罪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限水、MH370飛機失蹤等問題與事件。
他目前正在籌資的第二部作品《風和日麗》,則藉大馬兒童姦殺事件,講述家庭面對創傷症候群的治療過程,陳勝吉強調:「我想趁年輕,還有體力、想法,拍關注自己生活土地的故事。」對於在15分鐘就能說服MM2電影公司投資他3千萬拍《分貝人生》,以及兩度獲百萬首獎的經驗,則讓他領悟:「只要相信自己的故事,就一定會有很好的聽眾願意聆聽。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