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籌拍《幸福路上》時,宋欣穎因非動畫科班出身開始接洽動畫指導、美術指導人選,研究流程,並花2年準備,設計角色、做分鏡等,並花半個月就完成主要人物的造型。儘管一開始大家對影片風格的意見分歧,有的喜歡像《花木蘭》的美式風格,有的喜歡日式,可是宋欣穎則認為應盡量創造台灣特色。
影片製作初期就遇上溝通障礙,「之前我當剪接師,再怎樣不認同導演,仍得解讀導演的想法,用我的感受去呈現、幫導演加分。而動畫分鏡師雖有經驗,卻缺少對人與生活的觀察,難以理解每場戲的重點和情感。」
「有一場女主角小琪送便當給社區警衛爸爸的戲,希望分鏡接下來的畫面是遠景、小小的警衛亭在發光、父女在講話。我對分鏡師解釋這代表從美國返鄉的小琪暗示爸爸,她想留在台灣。但對方卻問:『為什麼要送便當?爸爸不是該自己買?』我只好說,我媽媽每天送便當給我當警衛的爸爸,他們才接受,真有人會送便當。」她笑說。
製作過程中,宋欣穎進一步經驗到台灣動畫產業長期習慣代工的後遺症。以往代工階段因動畫師單純執行客戶的設計,動畫製片容易管理進度;但原創動畫涉及創意與溝通,製片得兼顧品質、進度,同時管理人事、時間和成本,《幸福路上》就曾因製片管理問題,紛爭不斷,進度嚴重落後。
宋欣穎認為,動畫製片不只是執行發包任務,應該對內容有判斷能力,要看懂劇本、知道一場戲在說什麼。在製作《幸福路上》過程中,儘管製片組很認真,但有時東西發包拿回來,到了導演手上才發現錯誤,又得送回去,浪費不少時間。
宋欣穎小檔案
1974年出生
學歷:台大政治系畢業、曾於日本京都大學進修電影理論、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電影碩士,主修編導。
經歷:
- 2013年 動畫短片《幸福路上》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動畫短片與高雄電影節觀眾票選獎、《幸福路上》動畫長片企劃獲金馬創投百萬首獎
- 2014年《幸福路上》動畫長片獲文化部國片輔導金
- 2015年 出版散文集《京都寂寞》
- 2017年 動畫長片《幸福路上》入選釜山影展「年度動畫」單元、金馬影展閉幕片,將於2018年元月5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