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宥儀在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以後,到紐約吳季剛總部實習,之後因緣際會拿到藝術家簽證,定居紐約,去年她成為GUCCI選任的第一位台灣藝術家,與GUCCI新一季網路專案合作。今年2月紐約時報曾用9個版刊登她的作品,在韓國和中國的時尚雜誌上也能看到她的蹤跡,婦女節時她受Vogue國際版邀請製作#dear Vogue明信片,她曾接受BBC專訪,以及2次接受英國前衛雜誌《i-D》專訪,她樂於製作服裝、設計圖像,偶爾也會擔任模特兒,為各大品牌走秀。
在2016年的專訪中,《i-D》形容她是藝術界的威力汪卡,而在今年2月的專訪,《i-D》則寫下「IG藝術家將社群媒體成癮症轉化為藝術」。從台灣到國際,從藝術圈到時尚圈,江宥儀花了2年,看似大有斬獲的2年,卻是江宥儀創作和躁鬱症共生的過程。
江宥儀代表每一個當代的年輕人,我們出生在網路世代,每天花最多時間相處的不是家人伴侶,而是各種社群媒體上的朋友,最初讓她紅遍社群的作品,是一個名叫Face Post的刺青貼圖,她和朋友將發布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的照片和文字製作成紋身貼紙,張貼在皮膚上,她在BBC的專訪中表示「我有很深的網路成癮,這些作品代表人和社群媒體之間的一種循環。」
江宥儀曾許願希望能在紐約舉辦個展,這個願望在今年她的27歲生日當天實現了,紐約THE ART VACANCY藝廊,邀她將攝影作品布置成個人展覽,參觀人數超乎預期,而目前她也正在洛杉磯舉行個展。
她曾在臉書寫下:「我是我自己的攝影師,我說自己的模特兒,我是我自己的PR,我是我陪我自己的人,我是我的貼身助理,我是我的翻譯,我是我的打光師,我是我自己的肩膀,我是我的修圖師,我是我的剪接師,我是我的社交軟體管理員,我是我的造型師,我是我的經紀人,我是我的art director,我是我的化妝師,我是我的髮型師。」
從年初就開始發光發熱,江宥儀卻覺得這些五光十色,都比不上和家人朋友一起吃一頓飯,說上一時半刻的話來得使她心動,愛人及被愛,是她現在最珍惜的事情。
她有躁鬱症,她網路成癮,她是當代每一個斜槓青年,快樂和難受共生,她是江宥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