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坎城影展每年在 5 月中旬左右舉辦,是國際電 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影展之一,名列國際最具影響力的影展。坎城影展的非競賽平行單元「導演雙週單元」從孕育出許多知名電影作品,台灣侯孝賢、李安、張作驥等名導等都曾在導演雙周單元嶄露頭角。前些日子因病逝世的日本動畫導演高畑勳,生前執導的最後一部作品──《輝耀姬物語》也曾在 2014 年入選此單元。
1946 年首次舉辦的第一屆坎城影展,將「最佳動畫影片」獎項頒給迪士尼出品的《為我譜上樂章》(Make Mine Music),當時影展中還有許多動畫片。隔年舉辦的第二屆坎城影獎再次將最佳動畫頒給迪士尼的《小飛象》。1948 年影展停辦,1949 年再開時已經沒有最佳動畫獎,也沒有任何動畫片被選中了,從此坎城影展給人不太重視動畫片的印象。
動畫片首次入選坎城影展競賽項目,是在 2004 年,那年的金棕櫚獎一次入圍 2 部動畫電影,一部是夢工廠出廠的《史瑞克 2》,另一部則是押井守導演的《攻殼機動隊 2》,東西方動畫各有了代表,雖然最後獎落麥可•摩爾拍攝的紀錄片《華氏 911》,但總之是開了動畫片入選坎城影展競賽項目先例。
2009 年的坎城影展選擇皮克斯的《天外奇蹟》作為開幕片,動畫界為之振奮。2017 年法國新銳導演露葵絲‧安德列(Lucrèce Andreae)描寫追悼親人的作品《海象阿公》(Pépé le morse)入選短片獎競賽,雖仍未獲獎,但觀眾反應十分正向。不過露葵絲‧安德列接受本刊專訪時也說,作品會入圍,可能是因為風格較為寫實。
今年坎城影展的競賽項目,動畫片雖未能佔得半席,但隨著愈來愈多動畫作品進軍坎城、柏林以及威尼斯影展,如《神隱少女》拿下柏林影展中拿下金熊獎,相信未來某天,不會再有人輕忽動畫作品的藝術性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