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小女孩西西交了新朋友小櫻。一日,她受邀到小櫻家過夜,小櫻請她吃冰棒,自己吃兩枝,卻只給她一枝。睡覺時,小櫻媽媽請西西睡床上,要女兒打地鋪。媽媽前腳剛走,小櫻就說:「我膝蓋痛,要睡床上。」甚至拿走西西記著爸爸手機號碼的便條紙,代為保管。
這是瑞典導演莉娜哈諾克萊恩(Lena Hanno Clyne)執導電影《西西夢遊仙境》的一段情節。莉娜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此片根據瑞典插畫家碧佳林登堡(Pija Lindenbaum) 的同名繪本改編。書中小櫻的「鴨霸」行徑讓她想起兒時經歷,「我七歲時也和鄰居小女孩發生類似的事,她總是叫我做這做那,當時我不敢有意見,所以對這本書特別有共鳴。」
兒童影展的映後座談會上,莉娜詢問看過電影的小學生,對片中兩位主角的行為有什麼感想。她問:「小櫻對待西西公平嗎?」「西西從這件事學到了什麼?」她不給答案,而是希望透過這個故事、啟發小朋友去思考:若生活中出現類似的情況,該如何應對?
現年61歲的莉娜來自礦工家庭, 是家族第一個上大學的小孩,當時她選修經濟系,畢業後曾短暫留在學校任教,但很快就放棄,轉往劇場界發展。由於無意接受正規的戲劇教育,她抱著邊做邊學的心態,組了劇團、當起導演,製作不少兒童舞台劇。劇碼從歌舞表演、莎士比亞到史特林堡都有。
莉娜透露,自10歲起就很常跑圖書館,平均每週看16本書,開啟她對文學的興趣,提供日後投入劇場工作的養分。對她來說,當導演才是她擅長的事,「雖然在經濟學領域謀生,才能賺更多錢」,但她終究選擇了「比較辛苦的工作」。
從事劇場工作10年後,莉娜的人生出現另一個轉捩點。「孩子出生後,我不想再為了劇場在瑞典四處巡迴演出,想多留點時間陪孩子。另一方面,我始終覺得劇場與藍領觀眾的距離比較遠,電影相對來說近些。」此外,她做舞台劇時以改編經典名著居多,久了之後,她也想自己寫故事,生產原創作品。
莉娜先和朋友合開製作公司拍電影,當時她已33歲,「沒有電影學校會收我。」於是她從製片做起,過沒多久,導演魂再度上身,「一切都在預料之外,只能說我顯然是個不受控的人。」
從未接受科班訓練的莉娜表示,她執導電影的挑戰在於如何把好的想法透過影像表達出來。
從劇場導演轉任電影導演,莉娜先從短片著手,之後再拍長片。由於起步晚,而且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她坦承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把好的想法透過影像表達出來。雖然如此,她的作品仍獲國際影展肯定,例如《西西夢遊仙境》曾入圍柏林影展 Kplus 單元最佳劇情片、瑞典金甲蟲獎(Guldbagge Awards)最佳視覺效果、漢堡電影節等。
《西西夢遊仙境》是莉娜和另一位導演卡迪艾菲特( Catti Edfeldt)共同執導,卡迪10年前曾帶著電影《我的嘻哈奶爸》(Kids in the Hood)來台灣出席兒童影展。莉娜表示,卡迪很擅長教小孩演戲,寫好《西》片劇本後,她想請卡迪當導演,但卡迪認為這也是她的故事,建議兩人合導,莉娜也欣然同意。
她倆一個負責大人,一個專教小孩,分工清楚。即使難免意見不合,但都能在尊重對方專業的情形下順利解決。
《西》片是瑞典和荷蘭跨國合拍的作品,莉娜坦言,她一開始有點抗拒,卻不得不為了資金而接受。 「合拍是不得已的,因為錢不夠。我起初不太情願,因為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我覺得這是很瑞典的電影,希望採用北歐民族的薩米(Sami)音樂,但配樂是荷蘭人,他從沒聽過薩米音樂。就連負責服裝造型的荷蘭人,也對瑞典小朋友穿什麼樣的衣服一無所知,過程中常雞同鴨講。」
雙方經過磨合,逐漸找到合作的節奏。未來從增加觀眾的角度來看,莉娜還是願意跨國合拍,「但你必須找到好的模式。以這部片來說,我們知道在荷蘭也會上映,這很好。瑞典是小國,才1000萬人口,還是要想辦法打開市場。」
莉娜的兒子李翱也想當導演,他已完成一部短片劇本,描述居住在北京的迷茫心情。
莉娜此次來台,已在北京長住10年的兒子李翱(Leo Clyne)也來和她會合。她結束台灣訪問行程後,便和兒子飛往北京,預計花三天拍攝一部短片,劇本是李翱花了一年多完成的,由她執導。原本長度為20分鐘,此次配合莉娜的行程,先改成5至7分鐘的版本。該片描述不論是本地人或外地人,身處北京這個大城市,都會感受到的渺小和迷茫感。
「但和兒子一起工作可不容易。」「和媽媽工作也不容易啦。」母子倆一人一句。問李翱最擔心什麼?他笑說:「怕吵架、意見不合吧。」李翱已決定朝電影導演的目標邁進,有子承衣缽,莉娜樂觀其成。至於她手上還有個已構思15年的劇本,希望今年九月能動工,「在那之後,我也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再拍片了。」
自學當導演 莉娜哈諾克萊恩
- 1957年3月27日,生於瑞典。
- 經歷:曾在大學教書,之後轉任劇場導演、電影導演。
- 重要作品:電影《西西夢遊仙境》《Falling Beau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