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視新聞網》報導,在墾丁從未記錄到如此大規模的群體扁仙壺海膽,當地民眾懷疑遷徙原因是否和颱風有關,但是遭到海膽學者否認,學者表示過去也曾在其他地方觀察到,雖然數量沒墾丁多,但都是群體移動,只是又不太像其他海膽的生殖聚集,原因還有待觀察與記錄。
而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資深潛水教練蔡永春指出,他在去年6月底至7月中旬,就發現海膽有別以往晚上出沒的習性,開始大量在白天出現,原因為何還在觀察,初步研判可能為海膽找到新的覓食點。
根據《自然與人文數位博物館》,扁仙壺海膽屬於仙壺海膽科,體殼輕而薄,輪廓呈橢圓形,前方的凹口不明顯,後方逐漸變尖;反口面扁平,體高極低,由側面觀之,體殼極扁平,後端間步帶體殼隆起呈脊狀;體殼長可達7公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