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確定的是截至目前,陳偉殷還找不到客場先發的問題。就如他受訪時所言,過去他在金鶯的某些時期,客場先發甚至投得比主場好;此外這段期間他也做了各種嘗試,包括帶著平常在邁阿密家裡睡的枕頭到客場飯店去睡,或是帶太太到客場比賽,煮他愛吃的菜,不過這些都沒發揮效果;當然,他也和投手教練Juan Nieves研究比賽投球的影片,試圖找出主客場投球機制的差異所在,但依舊徒勞無功。
日前美國Fishstripes網站專文探討陳偉殷主客場投球差異的問題所在,這篇文章嘗試從偉殷主客場投球的球速、轉速、對方打線右打者的比重、對手戰績強弱、奪三振比率、被全壘打的比率,乃至於接替的中繼投手是否讓他殘留壘包上的跑者回本壘得分等不同面向進行分析,最後發現主客場差異的重要指標在於「Edge %」。
顧名思義,「Edge %」係指投手將球投到好球帶邊緣區域占整體投球的比重,我們姑且稱之為「好球帶邊緣率」吧!至於「好球帶邊緣」則定義為好球帶邊框延伸約一顆球直徑的區域。去年全大聯盟單季投球數至少2,000球的先發投手當中,「好球帶邊緣率」最高的前5名如下:
- Dallas Keuchel(太空人):43.0%
- Kyle Hendricks(小熊):42.6%
- Bartolo Colon(勇士/雙城):42.1%
- Michael Wacha(紅雀)、Jason Vargas(皇家):41.7%
Fishstripes分析陳偉殷本季逐場先發的「好球帶邊緣率」,發現了其中的魔術數字是「30」。意即陳偉殷通常能將單場比賽的「好球帶邊緣率」維持在30%以上,但如下圖,幾個明顯偏低的例外是5月4日、5月9日、5月31日、6月6日、6月22日、7月30日。猜猜怎麼著?沒錯,這些日期都是在客場先發。
根據上述「好球帶邊緣率」的概念,Fishstripes舉了一個非常視覺化的例子。這是陳偉殷4月28日在主場對洛磯先發的投球進壘點分布圖:
下圖則是6月22日在客場,同樣對洛磯:
檢視陳偉殷4月28日主場對洛磯的比賽,他幾乎沒將球投進好球帶紅中,也就是九宮格第2格和第5格的位置;反之6月22日在客場其實投了更多好球,但進壘位置有許多應該都不是陳偉殷要的。綜上,客場控球本身的問題,或許才是造成他「客場魔咒」的主要原因。
當然,「好球帶邊緣率」的逐場變化趨勢,反映的是陳偉殷在主客場控球能力差異的「指標」,至於背後的「原因」,仍然有待投手本身和教練團共同查證與克服,但這不失為未來針對性調整的具體方向。
最後來看看馬林魚新秀外野手Brian Anderson這記外野傳球助殺:
這是Anderson本季第8次外野助殺,是全大聯盟新秀外野手之冠,事實上本季全大聯盟外野助殺最多的也不過10次。而且別忘了,Anderson是在4月底Prado傷癒歸隊之後,才從三壘移防右外野的!
新秀的快速成長,這就是重建中球隊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