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 06:29 臺北時間

《與神同行:最終審判》 「真正的壞人」其實是這樣的

mm-logo
娛樂
金容華在《與神同行:最終審判》裡藉鄭智薰(中)的孤兒領養問題,反映韓國存在多年的社會現象。(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金容華在《與神同行:最終審判》裡藉鄭智薰(中)的孤兒領養問題,反映韓國存在多年的社會現象。(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堪稱年度夯片的《與神同行》系列,在韓國、台灣皆創下票房佳績。親自為劇本操刀的金容華導演,繼首集表達人犯錯後要如何做到寬恕後,續集《與神同行:最終審判》更進一步與觀眾討論「犯錯後坦白」及「請求原諒」都需要勇氣,以及如何面對內心最深層恐懼等議題。
去年接受本刊專訪時,金容華坦言受好萊塢名導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影響,在續集《與神同行:最終審判》中,他藉著片中角色談到內心恐懼為何時,巧妙安排了3種恐龍出現。他解釋:「看《侏羅紀公園》的感覺太深刻,在寫劇本時,就想到如果恐龍跑出來,應該能增加觀影樂趣。向史匹柏致敬的同時,也能展現韓國動畫技術!」
為打造12歲以上兒童能觀賞的家庭電影,《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的打鬥動作場面詼諧具喜感。(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不同於首集著重特效大場面,金容華在《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的視覺效果偏向電玩般的喜感。元東淵說:「為打造12歲以上兒童能觀賞的家庭電影,續集強調幽默,不希望動作場面過於真實可怕。」
親自寫劇本的金容華,也以嘲諷方式呈現韓國社會氛圍,包括雷曼兄弟破產導致韓國經濟危機,以及股票、基金、孤兒送海外領養等問題。為劇本把關的元東淵表示,這些細節全出自他的建議:「我認為電影必須反映時代與生活,才能獲得共鳴。貧富差距、拆遷都更、投資受騙等,不止韓國民眾要面對,全世界都關心。」
至於藉馬東石飾演的「家神」,提到「世界上沒有壞人,卻有最壞的情況」,是否信奉「人性本善」的論點?金容華則解釋:「『善』的基準點為何,我其實不是很清楚。但我想表達的是,其實人在當下犯錯時仍不算真正的壞人,但當有機會請求原諒卻不做,那就是真正的壞人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