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森布倫(Jason Blum)跟影壇的關係,可回溯到1990年代,他在米拉麥斯(Miramax)公司擔任題材購買與聯合製片,這間公司也是去年爆發一連串性騷擾醜聞的影壇大亨哈維韋恩斯坦所創辦。憑藉著迪士尼的資金,加上哈維的靈活手腕,不斷從歐洲影壇尋找合適的人才,拍攝英語發音的藝術片,征戰奧斯卡與各地影展。傑森布倫一度以為自己也會喜歡製作藝術片,但後來發現這不是他的興趣,於是在2000年決定離職,之後才創辦自己的製片公司「Blumhouse」。
傑森坦承跟哈維一起共事的18年,讓他學會了很多,「有時我會反問自己,『如果是哈維的話,會怎麼做?』有時則是『哈維如果要這麼做的話,我就走不同的路!』」從哈維身上,他體會到何謂恩威並施,當有一次傑森沒有買到哈維感興趣的電影題材,哈維氣到對他丟擲電子煙。傑森甚至懷疑自己幹嘛忍耐了這麼久,「因為我野心勃勃,想當第一名。」
但創業過程的麻煩卻始料未及,傑森布倫的創業作是獨立小品的愛情電影,但根本沒人記得。2007年,他投資了一部鬼片《靈動:鬼影實錄》(Paranormal Activity),成本只有1萬5千美金,導演沒有拍過電影的經驗,只有製作過電玩的經驗。這部片本來是好萊塢的笑話,因為根本沒人感興趣,但傑森布倫使出了渾身解數,最後讓夢工廠決定買下重拍版權。但他認為重拍只會毀了這部片,因此在合約上加註,電影公司高層必須為本片舉辦一場觀眾試片會,還要親自出席觀察觀眾的反應。這招果然奏效,《靈動:鬼影實錄》爭取到上院線的機會,北美地區票房就突破1億美金,之後衍生出《鬼入鏡》一系列作品。
但傑森布倫真正厲害的,是發明了「微成本」(Micro Budget)概念,《陰兒房》(Insidious)成本才1500萬美金,《陰兒房:第二章》竟然只花5百萬美金。這是怎麼辦到的?以《國定殺戮日》(The Purge)為例,他說服男主角伊森霍克放棄片酬,改以電影分紅取代,以便把成本壓到最低。也就是說在電影上映前,伊森霍克等於無酬演出,但上映之後透過分紅可以拿到更多。另外在批准電影拍攝計畫前,他會斤斤計較,盡量把場景改到最少、臨演也用到最少。演出《隔壁男孩殺過來》(The Boy Next Door)的女主角珍妮佛羅培茲就說,片中所有的戲服都是她自己打點的,也都是她衣櫥本來就有的行頭,等於沒花錢。
傑森布倫著迷於「微成本」不是沒有理由的,他認為這樣才能避免被電影公司干預,把創意發揮到極限。他甚至吸引了一些原本「過氣」的導演,靠著跟他合作一起重新翻紅,例如拍完《奪魂鋸》後的溫子仁就遇上瓶頸,直到《陰兒房》成功再次說服好萊塢他的才華。奈沙馬蘭本來已經被影壇放棄了,自資5百萬美金拍攝《探訪》(The Visit),才賣給傑森布倫,終於從黑翻紅,推出了《分裂》(Split)。此外他也不斷遊說演員,轉戰幕後擔任導演,往往也讓人跌破眼鏡,偏偏效果又出奇的好。像是《非禮勿弒》(The Gift)就是喬爾埃哲頓自導自演,喜劇出身的喬登皮爾則執導《逃出絕命鎮》,入圍了4項奧斯卡,得到最佳原著劇本 。
傑森布倫的「微成本」公式,如果是第一次合作的導演,成本控制在500萬美金。如果是拍續集,可以增加1,000萬美金。但最後取決於他不斷反問導演的問題:「你想在電影裡頭講什麼,而且是你從以前到現在都沒辦法說的?」靠著這些公式,他成功地操作《月光光新慌慌》(Halloween),雇用喜劇片出身的大衛高登格林(David Gordon Green)和丹尼麥克布萊(Danny McBride)撰寫劇本,把這個已經有40年歷史的恐怖片系列,發展出前所未有的方向,成本只有1千萬美金。最有意思的是,女主角潔美李寇蒂斯已經一頭白髮、又戴著眼鏡,卻依然身手矯健,大戰面具殺人魔麥可邁爾斯,完全逆轉了恐怖片女主角刻板印象。